粽子源于哪个朝代 粽子起源于哪个朝代
粽子出现在春秋之前。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在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食物。几千年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盛行,并传播到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粽子起源于哪个朝代?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在粽子叶中蒸成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食品之一。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竹叶(或柊叶)。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馅上看,北方有裹枣的北京大枣饺子;南方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香菇、蛋黄等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水饺、浙江嘉兴水饺为代表。
最早记载粽子的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知府写的《石丰纪》之云:“200年后,南朝梁朝文学家吴浚在《续纪》中说:
# 39;楚人死了,哀悼之,就用竹筒贮米,抛入水中祭祀。”于是“仲夏端午,烹兀角粟”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F,遂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