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故事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屈原因为主张变法,触犯了贵族大臣的利益,被排挤、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愤而投汨罗江,为国捐躯。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他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向屈原进贡。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鸡蛋,“扑通、扑通”扔到河里,说鱼、龙、虾、蟹要是吃饱了,就不咬大夫的身体了。人们纷纷效仿。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用药来镇住龙和水兽,以免伤害屈医生。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色的丝绸包裹,发展成褐色的种子。
以后每年五月初五,都会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关于端午节还有另一种说法,它来自田文关于端午节的新规定。
古代人们称五月为邪月,五月初五为邪日,这一天出生的孩子称为“五日”。“五天”是父母的克星,没人敢养。齐的“五天”,他的父亲几次想杀他。多亏他母亲的保护,他活了下来。但他的父亲命令他在五月初五去他奶奶那里“躲五天”。田文长大当了宰相,就下令把“藏五”改为“端午节”,说五月五日是吉日,凡是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不准加害,也不用去外婆家“藏五”。从那以后,就有了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