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什么
最早的断代史书是《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汉书》由汉代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编撰,历时20余年。建安初年基本完成,后唐颜师古注释。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开创了“保举一根”的断代史体例。《汉书》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共100篇,被后人分为120卷。其编年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止于王莽帝皇四年。
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数较重,于是将较长的卷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在的120卷《汉书》。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 ~ 92年),孟建人,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东汉的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班玛”。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历史学家,编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作家,他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二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先河,被收入《文选》第一章。作为一名经学理论家,他所编撰的《白虎依桐》是当时经学的一大成就,将占卜神学理论化、法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