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中和殿是干什么的

中交四航局2022-07-19  15

故宫中和殿介绍 故宫景点中和殿的介绍

1.北京紫禁城外三大殿之一的中和殿,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它是皇帝前往太和殿参加典礼和接受执事们崇拜之前休息的地方。每当皇帝祭祀时,如天坛、地坛,皇帝都要在前一天在和谐殿宣读祝词。在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之前,要在这里检查种子和农具。太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为“盖华殿”。嘉靖遭遇火灾,重修后改名为“中济堂”。天花板内部构件上还留有明代“中济堂”的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宫,第二年,中继殿改为中和殿。“中和”一词取自《礼记·中庸》:“中者,天下之本;和合,人情之道也”的意思。这是三大殿中唯一一间供皇帝安静思考的房间。

2.寺庙名称的来源

寺名取自《礼记·中庸》:“中国人也,天下之本;和合,人情之道也”的意思。太平殿的牌匾,“允持昏中”的牌匾,是乾隆御笔。《达·莫雨》一书出版,“人心只在危,心只在微,而精只在一,容其斗智。”

“中和”这个词的意思是,一切都必须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通过利用各方关系达到和谐,也就是推广“中庸之道”。

3.建筑特色

外部特征

和谐殿高19米,平面为方形,单檐四角,屋顶为黄色琉璃瓦,中间为青铜胎鎏金顶。它的面积是三个大厅中最小的。在太和、中和、保和殿所在的台基上,有一个龙头形的排水口。下雨时,排水头一起喷水,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观。辛亥革命后,清朝皇帝荀仍住在后宫。袁世凯有意复辟帝制,以三大殿为宫殿,对内外装饰做了一些改动。刻有寺庙名称的牌匾上的满文被剪掉,汉字被移到中间。

中殿平面呈方形,宽深三间,四面回廊,铺金砖,建筑面积580m2。屋顶单檐四角,屋顶铺黄色琉璃瓦,中间是铜胎镀金顶。大殿四面开敞,正门12个,有三个十字路口和六个正方形,东、北、西三面分别有四个门。门前的石阶是东西一级,南北三级。中间是浮雕的云龙纹御道,胎面和竖带轻刻有草纹。门的两侧是青砖槛墙,顶部设有窗户。殿内外檐饰金龙印画,天花板为正面覆金粉的龙。庙里有一个落地屏风宝座。门窗的造型取自《大代李记》中描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堂的雷同。和谐殿正殿平面呈方形,四角黄色琉璃瓦,金字塔形屋顶,中间为镀金顶。皇帝有事的时候会在太和殿午睡,内阁、礼部、禁卫执事都会在这里祭拜。在封太后徽和各种礼物的前一天,皇帝也在这里宣读奏章和贺词。

固有特性

和中殿宝座前左右两边的两个金四足独角兽。它是一只虚构的野兽。据说它每天行驶18000英里,懂四种语言,熟悉遥远的事物。放在皇帝宝座两侧,象征君主的智慧,燃檀香。放置在中和殿平台两侧的铜香炉是用来生火取暖的。清代皇宫里烧的炭最好,叫“红萝卜炭”。这种木炭是温暖的,不燃烧,灰色,不爆炸。宝座两侧有两座轿子,俗称轿子,是清朝皇帝在皇宫中使用的交通工具。皇帝在什么场合上什么轿子,有严格的规定。肩部空间就是其中之一。

太平殿中间有一个宝座,两边有两个肩裙。所谓肩舆,是皇帝使用的轿子之一,主要是皇帝在紫禁城内活动时使用。

4.宫廷使用

在明清时期,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相同,即皇帝在参加大型庆典之前在此休息准备。在太和殿,皇帝通常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的崇拜和服务,然后前往太和殿参加庆典。

此外,每年春天,在先农坛祭典时,皇帝会先去中和殿念写有祭文的祈福板,检查耕作的农具。在天坛、地坛、社稷坛、祠堂参加类似活动之前,皇帝也会在这里念祭文。

清朝每七年编一次皇家家谱。编制完成后,将在和珅殿举行仪式,呈送皇帝审阅。慈禧太后获颁国徽时,皇帝也到中和殿宣读了准备好的奏章。

有时皇帝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8068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