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运动员故事

魟鱼2022-07-13  20

中国滑雪业,一个“豪赌”冬奥的创业故事

现在是小老板无序发展的阶段。两年后大品牌基本都会进来,我们可能连办公室都租不到。

——张

文/八九零

虽然穿着沉重的装备,但面对空开阔的天空空和连绵起伏的群山,呼吸着野外极其清爽的空空气,我们可以在闪耀的白色雪毯上轻盈地飞翔,身心可以享受难得的自由。

这是近两年来京郊第一次体验小巴滑雪。距离2015年7月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已经过去6年多,距离2022年冬奥会还有半个月。对于许多人来说,滑雪正从一项小众的时尚活动变成冬季标准。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济南市民喜欢滑雪。

关于滑雪,至少有两点是众所周知的:

一、滑雪运动蓬勃发展:2020/2021雪季(当年5月至次年4月)有2076万人,同比增长98.7%;从2014年到2019年,滑雪装备市场增长了近四倍,达到117.5亿元。

其次,滑雪在现阶段是一项奢侈的运动:作为一名普通游客,去一个滑雪场至少要花费三五百美元。如果成为滑雪爱好者,几万元起的设备投入大概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数据,小巴还想写滑雪店老板、滑雪教练、滑雪场老板的故事。借助从业者的故事,帮助读者更具体地感受行业。

01.两个90后,还有一个二岁的热血名字。

滑雪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一般被认为是行业的分界点。有所谓的“前冬奥时代”和“近冬奥时代”。

关于“前冬奥时代”的中国滑雪市场,有一个小细节:日本知名滑雪品牌GRAY的社长吴传哲,曾在2015年对《我们的故事》中的一位英雄说“中国人还玩不起滑雪”。有点粗鲁,但也能大致反映出之前的弱势。

在“临近冬奥时代”,令人振奋的是,一批先知通过大势成为了幸运的宠儿,是创业红海中的一抹蓝。

在杭州一个满是杂物的不起眼的工作室里,小巴和同事们遇到了两个90后。其中一位是滑雪零售品牌“极限”的创始人童启伟,另一位是滑雪代理品牌乐华体育的创始人张。后者是前者的批发商。

田遨极限工作室(来源:小巴拍摄)

穿着今年滑雪圈流行的紫色羽绒服,两人年纪轻轻,和侃侃说着话,甚至还有点吊儿郎当。同事被形容为“有个性”。

祁启伟淡然的告诉小巴几个数据:最近三年,电商的销量每年至少翻一倍。今年雪季电商板块销量2000多万,在淘宝雪地车赛道处于Top3位置;毛利率在十五六个点;回头客有1000-2000,每人每年换一套设备要几万块。

其实,当我听到“傲天极限”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对小巴还是挺有热情的。但数据大概是抢眼的。此外,田遨极限在全国9个城市开设了16家线下门店。对此,童启伟夸张地说:“在中国有线上店铺和线下店铺的雪地车连锁品牌,都是高端品牌,一只手就能数出来。”

但实际上,童启伟2018年才进入雪具市场,到现在也才三四年。

2017年之前,童启伟还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因为哈尔滨拥有亚布力等优质天然雪场,整个黑龙江省拥有全国20%以上的滑雪场,当地滑雪氛围浓郁,童启伟也喜欢滑雪。“有一段时间,辅导员给我妈打电话,说她怀疑我进了传销,因为她每天都见不到人,也不接电话。事实上,我在山里滑过雪。”

这段经历对未来要创业的童启伟至关重要。当然,雪具市场的蓝海属性更值得关注。据悉,雪地车的零售店大多集中在北京。童启伟去年来杭州的时候,这里的竞争对手很少,只有两家滑雪俱乐部做一些零散的零售生意。以此类推,中国大部分市场都在空白,如果抓住机会,无疑可以通过快速扩张分得一杯羹。

张充满了在蓝海创业的机会和奇迹。雪地车国内缺乏本土原创品牌,主要依靠国内代理商引进,货源稀缺,而张是包括GRAY在内的多家雪地车品牌的国内总代理。给张小巴讲一个给很多人讲过但别人不信的故事。我们也可以怀疑:

张在澳大利亚学习生活了十年。2015年,他在澳洲留学的时候,去澳洲黄金海岸度假,在沙滩上遇到一个亚洲面孔的老人。这个人就是GRAY的总裁吴传哲。每年,总统都会带他的两个儿子来这里度假。和张谈起滑雪,对方表示看不上中国有限的滑雪市场。于是就跟他解释北京冬奥会之类的事情,直到对方半信半疑。最后,他大胆邀请对方在中国为格雷卖滑雪板。

张和吴传哲在黄金海岸的合影(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与他的“传奇”故事相比,张的商业思维可能更让人感到踏实。作为批发商,他的毛利率比零售商童启伟少5%-10%,但他从未接触过零售。“我见过很多南方的雪齿轮从业者。开店的时候,货要几百万,但是因为没有渠道卖,货源已经很难拿到了。”他说。这种谨慎和专注,可能会让他不至于两面作战,疲于奔命。

小巴问了这两个意气风发的朋友一个很俗的问题:“你遇到过挫折吗?”两人苦思也没想出。最后,张用戏谑的语气对说道,“现在正是小老板们无序发展的阶段。两年后大品牌基本都会进来,我们可能连办公室都租不到。”仿佛这一切都没了也无所谓。

02.90后女性滑雪教练典型的一天。

在童启伟看来,滑雪教练可能是滑雪行业最轻松的角色。“好的教练一年能挣一两百万,差的教练能挣30万”,童启伟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致说了一下。

这是基于这个行业缺乏严格的资质认证体系。一般滑雪教练只要买票,交一定比例的场地费(一般每小时100-300元),就可以接受学生到滑雪场授课。对于标准费用,“要看客户接受不接受,就像健身教练一样”。

但是,妮可让小巴不敢轻易做出类似的判断。因为她可能是小巴遇到的最累的创业者了。

妮可穿着学生穿的滑雪鞋(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她接受小巴采访的时候,是上周的一个深夜。当时她刚做完急诊,因为嘴角有病毒性疱疹。医生告诉她,她的免疫力在下降。这大概可以从她沙哑的声音和微弱的呼吸中察觉出来。

Niko是一名单板滑雪教练,曾在浙江绍兴乔波室内滑雪场担任私人导师。从去年9月底开始,除了乔波滑雪场因绍兴疫情暂停半个月,以及因生理问题请假半天,她每天都保持8-10个小时的满课。以一节两小时的课计算,她每天要服务4-5个学生/组。她自嘲,形容自己“连吃饭拉屎的时间都没有”。

这只是她典型的一天的一半:妮可住在杭州,每天6点起床,开车一个多小时去绍兴乔波室内滑雪场教课。每天晚上8点或者10点下班开车回杭州。但除此之外,她还经营着一个自媒体网络。这是她主要的客户渠道,宣传和变现渠道。这几乎耗尽了她剩下的时间,她经常只能睡不到五个小时。直到乔博最近减少了晚上营业时间才好转。

她对着小巴说,“为了加油,她会一边开车一边玩刺激的网络神曲,或者捏着大腿喊加油的口号。”

究竟为什么?从商业策略的角度来看,妮可认为,如果她不总是出现在乔波,她将失去在滑雪者和游客中的印象。只有每天出现在乔博,她才能保持高曝光率。另外,如果回复客户消息不及时,对方会找别人。在乔波滑雪场,还有一批滑雪场直属教练和其他私教。

倪可在乔波室内滑雪场(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20年10月,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硝烟中走出的妮可,决定从事自己喜欢的滑雪行业。那时,她已经“雪藏”了五年。她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跟随一位英国滑雪教练系统地学习了BASI滑雪课程,并于2017年获得了BASI的单板教练证书。

她从每小时收费150元开始,到现在价格涨到500元,积累了1000多名学员。每小时100元扣除场地费等主要支出后,她每月十几万元的毛收入似乎让她愿意做出很大的牺牲。

做这份工作让她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感,金融行业给她的感觉“一直都挺空虚的,容易误入歧途”。

小巴还认识了北京南山滑雪场的一位私人教练,他是一位80后郁芳人。他的收费标准是:一对一1000元一小时(含场地费等杂费),四人小组班300-400元每人一小时。相比妮可,他有出国完成加拿大CASI三级课程的经历,相当于多了一个“培训背景”,多了17年的“雪龄”,经验更丰富。

但郁芳说,“有一些比我的还贵,一天一万块,连个符合要求的证明都没有。”他不敢保证市场,可见妮可的“折腾”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滑雪教练行业两极分化严重。但是,这个比喻是头。童启伟的估计可能有些乐观。以小巴为例,绍兴乔波最基础的教练底薪3000-4000元,授课费用200元一小时。但是版税费用只有50块钱,只有通过努力,他们才能月入过万,一年收入10万左右。那些在门口大喊大叫,在雪原溜达的滑雪教练大概就是这个水平。

滑雪场教练带学生练习。

对此,妮可和余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经历是值得收入的。“如果我没有堕落,我没有资格教我的学生你会堕落成这样。肯定是我自己感受到了,才分析出来的。”倪在自我剖析中说。

2018年,妮可在玩9米跳台(业内称之为“在公园里玩”)时重重摔在地上。当时她直接摔倒,晕了过去,严重到失忆。现在只记得朋友拍的一段视频,送到医院的时候一直在说胡话。

郁芳有一次在国外滑雪时撞到了一棵树上,锋利的树枝差点要了他的命。“我肩膀上有些伤其实不大,但都很疼。到现在都是永久性旧伤,隔一段时间就疼一次。”不过,他马上补充道,“没办法。我喜欢这项运动。”

3.滑雪场,一个有待检验的商业模式

雪商和私人教练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后滑雪场的沉默。

2015年前后,一批室外和室内滑雪场迅速崛起,为滑雪运动的普及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12年中国共有滑雪场348家,2015年为568家,2019年为770家。每3-4年增加200个滑雪场的速度。

小巴上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江西七星岭滑雪场是江西乃至南方地区第一个室外高山野外滑雪场。2015年成立,2016年开业,至今已有六年历史。投资来自当地有财力的老板集资,初始资金7800万。基础数据信息为: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雪道有两条,一条初级,一条中级;造雪机12台,雪具2000套。

江西七星岭滑雪场(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南方降雪量少。虽然七星岭海拔罕见的1680m,但自然降雪量不足以满足要求,主要靠12台造雪机。但是,这些本地老板敢于投资近亿元建设这样一个滑雪场,他们有勇气通过冬奥会赌上未来。

目前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邓女士是当地的销售经理,来自旅游业。她告诉小巴,价格是一个半小时268元(含雪票和雪具,一般一个半小时送),全天698元。最近三年,雪季游客约8万人,主要客人来自南昌、湖南、浙江、广东等地。“有很多广东客人来南岳衡山拜佛。到了恒山,就要坐雪车。”据报道,雪原正在筹备二期工程,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

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雪贫”的南方人来说,雪原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作为配套的例子,有从业者和小巴反馈,广州知名室内滑雪场融创雪世界的生意可能挺好的,因为他的一些朋友在那里开了滑雪店,增长可观。

其实南方的滑雪场门票普遍比北方高。张也举了一个例子。杭州有个雪场门票500块,高等级路要多加100块。就算自己带板,每天的费用也要600多元,和七星岭的价格差不多。而这笔钱可以在雪原北部玩两天。自然是南方市场供不应求。

这里还可以补充一个参照系:童启伟说中国的滑雪场很贵,日本一天才200多,欧洲一周1000多。

然而,即使热度相当高,价格也不低,很多从业者表示“国内大部分雪场还是亏本的”。

不难理解,滑雪场是一个重投资的行当,一辆缆车几千万元,一个滑雪场整体投资上亿或上亿元都不为过。运营成本不容小觑。据小巴了解,北京南山滑雪场有200名教练,哈尔滨一个室内滑雪场每天用电量10万元。

根据Mob研究院2020年底的研究报告,垂直落差小于100m的小型滑雪场占比近80%。除了滑雪服务,盈利模式单一。现阶段门票、租赁费、教练费等收入。产生的客流几乎无法覆盖高额的投资。

来源:Mob研究院《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相比较而言,中大型雪场的可玩空范围更大,可以观望。比如南山滑雪场的餐饮设施比较齐全,直营的几家餐厅就能满足顾客丰富的餐饮需求。让郁芳印象深刻的是,他每天都会从雪原引进的星巴克咖啡机上买两杯咖啡,价格在60元左右。

如果雪原在周边有酒店、民宿等资产,“醉翁之意”可能就在周边房产。山西证券去年11月21日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滑雪季开启后,超过40%的国内游客入住两晚以上,各大滑雪场周边酒店平均入住价格为401元。这个价格不低于单个滑雪板的价格。

最大的变数是“后冬奥时代”的市场热度。这也是童启伟、妮可等人非常关心的问题。“谁知道这样的日子能持续多久?”妮可说。她指的是临近冬奥会的“滑雪热”。

最近几天,童启伟刚刚订了下一个雪季的货,今年10月份到货。在这个过程中,他犹豫是否有必要缩小订单规模。直到他和一个互联网大佬聊到这些问题,才稍微松了口气。分析对方的观点时,你可以提到:

一是近几年的需求,主要是80后、90后对冬奥会筹备基础的消费升级(如雪场);二是冬奥会将进一步推动滑雪知识的普及,市场仍将呈上升趋势。

“强赌”是全球新能源电池巨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权的信念。2018年,中国滑雪场数量超过全球三分之一。室内滑雪场的面积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面积加起来还多。中国飞速发展的滑雪场也在赌未来。

作者|林博|值班编辑|李梦晴

编辑|何编辑|郑来源| VCG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16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