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菊吉宫的古海棠树。
北京绿化基金会组织专家对古海棠树进行咨询。
在北京四万多株古树名木中,海棠是罕见的。但从2019年开始,在文物部门和园林部门的持续推动下,曼菊集13棵海棠树被认定为二级古树,预计今年将安装古树铭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居集,是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皇家寺庙。古海棠树的认定和保护,为曼菊记增添了一件“活文物”。
曼居基,位于西三环北18号,被誉为“北京西部的小故宫”。现为北京美术馆,处于闭馆修缮期。近日,北青报记者探访曼菊集,在西路的皇宫大院里生长着13棵婀娜多姿的海棠树,与古建筑相映成趣。鸟儿不时停留在树梢上,古朴的庭院生机勃勃。
它是蔷薇科秋海棠属植物。与医院里的一株刺槐相比,海棠树明显低矮,但更为帅气。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离地面60厘米左右开始分枝,大树枝向四周延伸支撑树冠。“海棠每年4月中下旬盛开,所有的爱都在宫院,是曼菊吉独特的生态景观。”北京美术馆后勤管理负责人说。
古海棠要达到什么标准?北青报记者查阅了《北京市DBH古树分类对照表》。海棠DBH≥80cm,为一级古树;胸径≥ 35cm,为二级古树。胸径,即树木主干树皮的直径。记者选取其中一株海棠进行测量,胸围达到150 cm,换算成胸径约48 cm,达到二级古树标准。
陈超说,故宫花园中的13棵海棠树已达到北京市二级古树标准,古树数量已经确定。古树铭牌今年将由市园林绿化局颁发。在此之前,34棵古树登记在满居集,包括国槐、银杏、侧柏、圆柏、楸树等。这次对海棠树的保护,使曼居基的注册古树增加到47棵。
秋海棠在北京很常见,但符合古树标准的很少。除了满居集的古海棠树,西城区纪晓岚故居还有两棵海棠树,其中一棵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幸存的一棵现为北京市一级古树。
为了保护珍贵的“活文物”,近日,北京美术馆邀请北京绿化基金会组织专家对曼菊集的古海棠树进行了会诊。在北京林业大学沈瑞祥教授的带领下,颐和园海棠专家王爽和绿地养护专家赵小燕共同考察了每一株古海棠,并给出了四点养护建议:
首先,大部分古海棠树都是因为剖面保护不当而腐朽的。专家建议,应该彻底清除腐烂的组织,然后进行防腐处理。如果树干底部有大范围的蛀孔,树木倾斜严重,建议增加支撑保护。
其次,一些古老的秋海棠受到腐烂病、木腐真菌和蛀干害虫的感染。专家建议加强日常维护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病虫害防治。
海棠的开花并不是越多越好。专家注意到,目前秋海棠有些枝条过于密集,开花量过大。建议适当疏花疏果,减少营养消耗。同时,要修剪一些过于密集和稀疏的枝条,以减轻树冠负荷,防止风灾和雪灾造成的损害。
考虑到曼菊集未来将对外开放,专家建议改善秋海棠的生长环境,清除杂树,及时改良土壤,增设护栏,防止古树周围的土壤因人为踩踏而板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