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怒江汹涌澎湃,两岸悬崖峭壁形成了切断交通的天然屏障,给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克服和征服大自然带来的自然障碍,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发明了各种独特的渡河工具,其中滑索是最具特色的代表,成为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也是他们勇敢、坚韧和性格的写照。
柳索,傈僳族语称为“楼痕”,也被外国游客形象地称为“风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滑,也就是只有一根电缆,两端略高,中间有一个圆弧,可以穿过,但比较费力;另一种是陡滑,即两根电缆同时安装在一个地方,每根电缆一端高另一端低,两根电缆由高到低倾斜,这样更快更省力。滑具一般由一根滑棒和一根长麻绳或牛皮绳组成。
甩绳的传说,怒江民间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其中尤以傈僳族的传说最为人津津乐道。传说很久以前,傈僳族人迁徙到怒江两岸定居,但是汹涌的怒江把大家相互隔绝,往返非常困难。有一年,一个住在怒江东岸的小伙子看上了住在怒江西岸一个村子里的一个漂亮姑娘。然而,汹涌的河水让他们很难相见。他们每天只能隔着水看,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间久了,感情升温,姑娘和小伙子受不了只能相见的局面。于是他苦思冥想,寻找过河的方法。
一天,大雨刚过,天空空弥漫着轻纱股的薄雾,怒江空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年轻的恋人受到启发,在河上建了一座桥。于是,年轻人砍下竹子,把它编织成一根又粗又长又结实的鄙视绳。他把绳子的一端牢牢地系在河边的大绿树上,然后找了一根又细又长又轻的麻绳,一端固定在绳顶,另一端系在箭上。年轻人把箭搭在弓上,用尽全力让它装满,一箭就把麻绳送到了对岸。女孩用麻绳抓住箭,把绳子拉到岸上,绑在预先准备好的木桩上。勇敢的年轻人在腰间系了一根竹筒,踩着竹绳滑到对岸。从此,怒江上有了滑索。走绳游绳是一种原始的过河工具,又称“走绳”、“速滑”、“飞人”空等。中国古代称之为撞,明代曹学佺《钟书广记》中记载的“过绳找撞之桥”泛指走绳。传说一对生活在怒江两岸的彝族恋人,在为不能相见而苦恼时,受到彩虹的启发,在怒江上拉起了第一根滑索;怒族人发明并使用了滑索,但据说他们最初的灵感来自于看到蜘蛛织网并在树间来回爬行。滑索最早广泛应用于山地自救和军事突击行动,后演变为游乐,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现代体育游乐项目。
辣椒蜜溜索景点介绍。六索曾是怒江大峡谷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主要有牦牛毛绳、藤绳、钢丝绳等。穿越者在绳索上悬挂竹制或木制滑板或专用座椅,或单人或双人借助绳索的倾斜滑向对岸。滑绳是怒江大峡谷少数民族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勇敢顽强性格的真实写照。它已成为怒江大峡谷的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和典型的旅游标志。近年来,大部分电缆已被桥梁取代。辣椒里的米六所是泸水为数不多的可以体验“空飞渡”的地方。
你是敢于体验滑索的勇士吗?来源:泸水市文化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