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湖财经(bohuFN)
作者玲玲
今年5月初,露营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火遍网络,成为朋友圈最常见的旅行方式。
野营的流行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外部条件更加成熟。2019年底,2020年中国露营地总数已达1778个,国内房车数量也达到21.82万辆,同比增长46.64%。这些都为露营的普及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疫情直接推动了露营的发展。在出国游、跨省游的持续影响下,露营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露营的话题并没有五一节那么火热。
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这股热潮似乎并没有持续多久。从5月中旬开始,露营的热度慢慢消散。驴妈妈旅游网和启创旅游集团发布的《2022端午假期旅游总结报告》显示,在刚刚结束的小长假期间,受全国多地降水天气影响,五一假期前曾爆发的露营热潮略有减弱。
(百度指数截图)
野营的热度忽高忽低。背后是怎么回事?露营经济,将何去何从?博湖财经采访了多位营员,试图分析营员的发展现状。
玩家蜂拥而至,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露营火了,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露营企业争相诞生。天空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之前,中国露营相关企业只有几百家。2020年,露营相关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达到9358家。这一年也被称为“露营元年”。
2021年,露营持续火爆,露营企业增至21000多家。
换句话说,很多露营公司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还在探索如何持续盈利。
2020年初,文旅行业出身的Hi King联合创始人崔连波开始关注周边游和微度假模式,并于2020年7月在Xi安发起了首个Hi King营地,面向大众用户。据崔连波介绍,我是在小红书开始做营销的,小红书的人大多是年轻人。“小红书会接待推荐他们的用户。”
运营一年后,Hi King开始定位家庭露营。崔连波发现,以前人们会选择去广场之类的地方,现在选择家庭出游,很多家庭经常一起出游。于是,King开始主打亲子露营,目前70%的接待都是家庭用户。
(图来源京王者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除了在定位上做出调整,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早期,徒步做的是“拎包入住”模式,即场地、相关露营装备、食物都准备好了,用户可以拎包入住。
去年7月和8月,Hi King增加了新的产品型号。“随着供应链的升级,许多人会购买自己的设备,所以我们只会为他们提供露营场所。”这样用户可以选择拎包或者自带设备,可以选择过夜或者不过夜,产品选择逐渐多元化。
公路露营也在探索自己的道路。汤唯原本是一名旅游从业者。直到2016年,在接触到国外的露营后,汤唯创办了鲁牛露营,开始思考“在各地旅游时如何做露营”,探索“露营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区别”,以及带给消费者的不同体验和价值。
“今天大家都以为2020年是露营元年,但其实2015年也是第一年。”汤唯提到,当时有很多资本、开发商、旅游集团陆续进入市场,但由于产品和产业链体系比较早,市场没有出现涟漪。
很多进入者悄悄改变了经营方向,甚至默默离开。在汤唯及其团队的坚持和努力下,路营在2019年调整了新的战略方向。从原来的完全To C业务,发展为以营地内容开发和运营系统输出为核心的a To B营地运营服务商模式。
(土元牛路露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不过,汤唯坦言,纯To C业务已经盈利,“营商毛利率普遍较高”,但内容、系统等营商解决方案仍处于成长期。
可以看出,由于行业还处于早期,大部分露营品牌都没有任何直接的参考案例,需要通过扎实的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目前除了热野、Hi King等线上名人露营品牌外,还有天凯自然、外域x生活、宜章Camplus、ABC营地、泰瑞营地等品牌。都准确把握了当下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对露营的兴趣,不断探索和打磨自己的产品,成就了露营潮流。
如今露营仍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营地加中涌现出更多的露营产品模式,如营地加景区、营地加田园、营地加研学、营地加运动、营地加玩乐、营地加演艺等。在博湖财经看来,赛道玩家对新盈利模式的不断探索,有助于提升露营行业的想象力,generate将有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国外露营,国内行业并不完善
2021年11月,热荒野连续获得两轮超千万元融资。今年3月,徒步获得百万天使轮融资,估值数千万元。
此外,露营装备相关企业也很受欢迎。4月6日,国内户外装备品牌柯诺Naturehike完成近亿元融资,这是柯诺自2010年成立以来首次接受外部投资。4月12日,成立仅两年、从事户外装备和零售业务的ABC Camping获得数百万美元投资。目前拥有杭州、上海、苏州、沈阳五家线下门店,千岛湖、宜兴两个露营体验营。
风险资本的进入表明露营产业正在崛起。但同时也说明目前露营行业还没有绝对的头部品牌。即使是热野、Hi King等露营头部品牌,融资也还处于初级阶段。
“本质上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露营或者小生意。”鹿鸣说。他是鹿鸣露营俱乐部的创始人,主要为露营品牌提供露营知识培训。
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发展至今,露营的人口普及率已达15%-20%,每年约有7000-8000万人会露营过夜。然而,目前中国精致露营行业的人口渗透率不足1%。目前国内真正的露营团只有几个。
另外,露营行业的发展并不完善,也决定了它无法支撑很大的市场规模。
在全球范围内,国外露营装备品牌发展较为完善,相关产品在功能、外观、品质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壁垒和粉丝群体。国产品牌要想长期保持高增长,甚至赶超国外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在汤唯看来,与国外露营产业相比,国内露营产业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KOA(Kampgrounds of America)是北美最大的连锁露营地,在北美有600多个连锁露营地。每个营地都位于风景优美的景区,营地设备完善。
在户外教育方面,有一些品牌可以和其他国家相提并论。比如1941年创立于英国的Bound Outward培训学校(简称“OB”),在30多个国家拥有50多个培训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培训机构之一。
相对而言,国内在露营体验、户外教育等领域还没有真正的头部企业。汤唯表示,与海外露营发展相比,未来国内露营产业要真正成熟和完善,需要在营地、户外教育、户外文化、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等相关领域出现一些好的标的。如今,鲁牛露营也在开发营地系统,但正如其所说,这些业务是重资产投入,仍在亏损。
这也说明,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露营品牌来说,没有一个好的打磨,踏入行业深水区并不容易。
(聊天截图)
在鹿鸣看来,露营行业仍然大有可为,许多“角色”仍然缺位。例如,目前营地没有PMS系统。“命令来的时候我也在做这个。现在很多人觉得这个系统可以放在营地上,其实不是个东西。”
“订单来了”是BB公寓的一个管理系统。鹿鸣觉得,当适应该阵营的PMS系统和预订系统“携程”开始在行业内出现的时候,可能就是这个行业开始慢慢成熟的时候了。
此外,鹿鸣还提到,目前进入露营行业的大部分人都是由文化旅游行业转型而来,这也导致“他们露营的逻辑总是被文化旅游的逻辑所左右”,“需要一些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加入,才能真正做大这个行业”。
可以想象,在未来,露营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决定露营的市场规模。
行业政策“空白了,监管来了
目前露营地缺乏国家层面相应的准入标准和管理措施,行业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细节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因为产业政策不完善,很多品牌都踩坑了,踩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址。
崔连波提到,“所有的失败都是决策的失败,选址和跟谁合作还是很关键的。”
营地品牌的一位创始人还向博湖财经透露,由于土地使用不规范,三个营地建成后不得不拆除。但在建设前,“有的地方主管部门犹豫不决,有的对原有的相关政策不了解到位,或者没有办法享受新的鼓励性政策。”
创始人说,管理是必须的,但不能太急。
他认为,要通过研究制定真正适合营地发展的政策,而不是“在知道营地发展的多样性之前,限制这个,限制那个,指导意义不大”。这不仅无助于行业走向标准化,反而会抑制其发展。
鹿鸣觉得,接下来相关部门可能会介入营地监管,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
目前露营本身涉及选址、安全防护、资质、用地审批等多个方面。此外,一些运营商为了“赚快钱”,急功近利或者缺乏一定的经验和知识,最终导致用户为不完善的服务买单,甚至承担一定的风险。
(土元营会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另外,虽然行业相关政策仍然缺位,但新人只要肯努力学习,还是可以避免踩坑的。鹿鸣说,“很多露营品牌天生就是文化旅行者,有建造酒店和民宿的经验,对风险的敏感度比小白高得多。所以他们一般会选择和房地产商、文化旅游项目、村集体合作,规避一些用地风险。”
一些相关政策正在为露营而生。今年4月1日,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增加了C6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乘坐房车旅游的需求,促进房车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去年10月,湖州出台了《湖州市露营营地建设和服务标准》、《湖州市露营营地安全防范指南》等四个文件,对露营营地的建设标准和安全监管进行了规定。
虽然行业还有很多不足,但赛道上的选手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崔连波告诉博湖财经,徒步目前在全国有20个营地,今年的目标是增长到50个营地,未来有300个。
在博虎财经看来,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体验露营后,真正喜欢的人会留下来,从而推动行业走向专业化。“降温”之后的露营,或者是走向下一个发展阶段。
*文章封面第一张图片及随附图片版权归著作权人所有。如果著作权人认为自己的作品不适合大家浏览或者不应该免费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这个平台将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