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楼微信号:lidonglou
这几天,一个叫余佳文的90后创业者在央视某节目上的发言视频在朋友圈疯传,标题也很危言耸听:“一个90后激怒了整个互联网圈……”忍不住点进去看了完整的视频,而今天在另一个群里看到关于这个视频的讨论,真的让我很难受。
吹牛其实是行业“潜规则”[h/]
首先,视频中对余佳文商业运营数据的一些描述是有争议的。比如用户数超过1000万,比如获得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投资,明年盈利1亿给员工。很多人觉得他夸的太过分了,甚至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扒皮和解读。至于他的吹嘘,东楼想说的是,这其实是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
1。相关融资金额
至于虚报或放大融资金额,这其实是行业潜规则。这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投资敏感。一般来说,初创企业都不愿意公布具体的投资数字和投资人的比例,因为很容易计算出公司的整体估值。所以在投资数字这件事上,企业一般都比较模糊,常见的表述是几千万元,或者几千万。这个说法很有想象力空,让媒体捉摸不透。但只要投资确定了,媒体所要求的新闻价值就已经获得了,所以大部分媒体不会深究自己投入了多少。
其实因为只能听企业一边倒的意见,所以可以说媒体报道的企业融资额大部分都是掺水的,有的甚至还相当大。东楼也经常听到一些企业老总私下说闲话。事实上,报了几千万的公司,拿到的只是几百万人民币的投资。
另一方面,为什么公司随便说融资金额,被投资方一般都会违约?其实这也是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默契造成的。投资人急于多吹,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经营者。所有这些事情,其实所谓的融资金额只是一个公关噱头,包括这次余佳文在央视录节目说自己拿到了阿里巴巴的几千万美元的投资。姑且听之,大部分都不靠谱。
2。关于用户数量
关于用户数量的招数和潜规则比较多。其实我说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般做过互联网商业运营的人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谓媒体报道的用户数一般仅供参考。大部分媒体记者对产品的运营数据不太了解,比如下载用户数、安装用户数、激活用户数等。大部分媒体或者记者了解的不多,所以企业会和媒体玩猜谜游戏。今天跟媒体说我们下载了一亿多用户,然后不太了解的媒体误以为真实用户数达到了一亿。其实下载根本不等于安装,更不等于主动。这一亿用户和真实用户数的差距可能是几十倍。所以很少有企业在对外媒体宣传时会拿出真实的数字,一般会翻倍,恶意的会乘以10。
为什么用户数字不能100%真实?其实这涉及到商业竞争。一个号称行业第一的公司,在宣传上不可能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低的用户数。很多情况下,企业对外宣传的用户数量可能取决于其竞争对手的用户数量。反正和竞争对手比,用户多,用户多。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如何获得真实数字?
而且,市面上有很多数据报告公司,这些数据大多也是经过包装或者“公关”的。虽然数据上报公司在大的方面不会违背常识,但是在竞争不分上下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公关诉求做一些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这似乎是行业的潜规则。
总之,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得到企业口中的真实数字。但一般只要不违背常识,就不会当真。但是,如果你过分赞美,有见识的媒体人其实是有办法验证的。
90后创业明星背后的推手是谁?
既然哪些数字是一些“潜规则”或者公关策略,我们自然不必太认真。真正让我们思考的是,是谁把马佳佳、余佳文等90后叛逆青年塑造成了创业明星?
1。媒体
第一驱动力当然是媒体。众所周知,媒体需要热点话题。马佳佳、余佳文等的原因。可以被媒体看到的是,有两个核心原因,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火爆,一个是90后的标签。
目前移动互联网创业真的很热,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方兴未艾。这是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只要你对它感兴趣,不管你是否掌握编程语言,你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创业。热钱在资本上的过剩也让创业者比以前更容易获得初始资金。更重要的是,当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这个行业也成为中国最受瞩目的行业,媒体不可能不喜欢。
另一方面,90后的标签更受媒体欢迎。当我们看余佳文和马佳佳时,它们的标签实际上非常相似。都是90后,企业家,说话都很惊人。这和过去媒体喜欢报道80后创业奋斗的故事如出一辙。如今80后已经逐渐步入中年,其创业故事已经不能再以青春为标签进行创作。自然需要90后接班。尤其是在90后已经被媒体集体妖魔化的情况下,如果能制造一个正面案例,必将引起巨大反响。这也是如今喜欢报道90后创业者故事的媒体的初衷,而曾经的马佳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包装神化了。
2。投资者
第二个驱动力是投资者。虽然目前余佳文提到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数字值得商榷,但余佳文和超级课程团队得到投资是没有异议的,这应该是客观事实。因此,为什么聪明的投资者会看中余佳文和他的团队呢?
风险投资人最喜欢什么?这是一个故事。相比70后中年大叔的创业,90后美女或者90后叛逆少年的创业更有故事性。而且随着90后的标签在近一两年被媒体塑造,成功转化为敢想敢做、追求自由、引领潮流等正面形象。所以投资90后或者90后主流团队,会被认为是投资一群走在时代前沿的人。而这可能也是风投们比较喜欢的一个题材,尤其是近一两年,很多知名风投机构的投资人甚至宣称只投90后或者只投90后。
其实一个故事的精彩程度决定了风险投资人会不会投资。只有团队和产品有故事,风险投资人才敢投,尤其是在天使轮或者A轮阶段。好故事投资者的担忧更少。有投资人投资了这个团队,投资人甚至会帮创始人和他的团队把故事做得更好,以此吸引B轮和c轮,退出很容易。
所以,包装创业者和他们的产品,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帮助他们的创始人和产品成长。这是专注于前期的投资人的主要工作之一。只有包装好了,他们才能卖个好价钱,这样才能找到经营者。
3、90后的自己
第三推手是他们自己。事实上,如果把所谓的90后企业家代表,如马佳佳和余佳文包括在内,媒体和投资者也没办法,但他们很有名或有很强的宣传目的。东楼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过。马佳佳想出名的愿望非常强烈。她去了非诚勿扰,开了一家情趣用品店,做了各种媒体的采访和炒作,也让她有了知名度。余佳文的著名目的可能比马佳佳的简单。他可能只是想推广自己的产品或者赚钱。
但是,客观来说,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很多同龄人或者70、80后要好。大多数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都很平庸,但是在这个年纪却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让我们花时间去研究它们或者剥它们的皮,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像我这样八卦的圈内人,也可能充当他们的垫脚石。唉,防不胜防!
总之,马佳佳、余佳文等90后创业明星的出现,受到媒体的欢迎,受到投资人的双手欢迎,受到围观者的喜爱。大家都开心就好,不用太激动。用不了多久,00后牛佳佳等创业明星就会出现在BLACKP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