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鼓万人捶:三星弱就是国产手机强吗?

大岛茂2022-07-13  21

文/孙永杰

中国有句俗话:击破一鼓胜千人。三星最近的下滑,具体来说就是出货量、营收、利润的下滑,在国内一些业内人士和所谓的自媒体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甚至个人贬低别人的三星,但细说起来,支持国产手机,具体来说就是支持部分国产手机厂商,只是三星业绩下滑的一个噱头。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我们不妨来看看最近一个季度(第三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根据IDC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24.4%,出货量约为7320万台,仍然排名第一,而排名第三的华为市场份额为5.3%,出货量约为1590万台。排名第四的小米市场份额为5.2%,出货量约为1570万台;排名第五的联想市场份额为5.0%;出货量在1500万台左右。按此计算,我们三家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和出货量合计分别约为15.5%和4660万台,仅相当于三星市场份额和出货量的64%左右。记住,这是国内三大厂商的总和。如果拿出任何一家厂商和三星一对一,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这也是Gartner在第三季度总结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主要原因,称尽管华为在今年第三季度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但华为智能手机的绝对销量仍然较低。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是对比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来看看国内手机厂商在我们家的真实情况吧。据赛诺最新数据(部分业内人士喜爱的国内统计机构数据),2014年10月,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前10名分别是三星(13.3%)、联想(10.7%)、苹果(9.5%)、华为(8.5%)、酷派(7.7%)和vivo(6.4%)。不知道业界看到这个数据是什么感受?我们看到的是,即使三星业绩大幅下滑,但仍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最大的。其实也无所谓。重要的是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彼此相当接近,也就是说三星以后怎么做是人家的事。我们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会更加激烈,决定因素还是价格还是低端市场。你怎么能看到它?

还是赛诺的统计。3000元以上智能手机市场,1-10月累计市场份额9.3%,总出货量约3000万部,其中苹果51.2%,三星41.2%,OPPO 2.3%,HTC 1.2%,索尼1.0%,Vivo 1.0%,其他2%。不难看出,在3000元以上的市场,苹果和三星占据了92%以上的市场份额,具有绝对优势。可以看到,我们国内的手机厂商在国内市场主要依靠低利润率的中低端手机来获取市场份额(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小米手机出货量的激增主要是因为红米手机的价格只有699元)。同时,鉴于3000元以上市场仅占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的不到1/10,且被三星和苹果垄断,国内厂商在高端寻求突破(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是在4000-5000元价格区间)或给厂商竞争地位带来实质性变化的可能性极小。

另外,关于高端市场的话题,我们要补充一点,有业内人士将华为Mate7和酷派普拉顿售价4399元和4680元的推出,视为中国手机厂商崛起、三星衰落的标志。先不说这个价格比对手三星Galaxy Note4低15%左右,售价5399元(基本上还是比别人便宜)。定价的高低并不能反映或者说与厂商的实力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关键因素是有多少厂家卖?在这个价位段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给厂商带来多少营收和利润?换句话说,定高价容易(厂商的自主行为),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并转化为厂商的实际利益才是最难也是最有实际价值的。否则价格再高也是白搭。

除了上面提到的直观公开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我们国产厂商和三星还有差距。未披露利润和利润率的表现呢?我们只是想在这里公布一些公开的数据。根据投资公司Canaccord Genuity的研究报告,苹果在这一市场仍然占据着86%的利润份额,而苹果份额的增加是以其他竞争对手份额的减少为代价的,尤其是三星。然而,三星仍然占据着18%的智能手机营业利润市场(这是三星净利润下滑近50%的第三个季度,手机毛利从20%骤降至7%,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11年相比,这种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三星和苹果的利润比例的变化,即苹果的增加和三星的减少)。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三星利润的大幅下滑更多的是在苹果的口袋里,而我们国内的厂商关系不大(至少相对于市场份额而言)?

当然,由于缺乏可用的销售和利润数据,people's Canaccord Genuity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没有统计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利润。但恐怕这就是问题所在。相比于大张旗鼓的宣布市场份额,我们国内的手机厂商对于智能手机相关的营收、利润、利润率基本都是羞于启齿或者羞于启齿。但从小米近期入股美的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去年小米的毛利率仅为1.8%。众所周知,小米在中国手机厂商中的成本应该是低的,因为它独特的互联网营销。由于成本更低的小米毛利率只有1.8%,其他厂商的盈利能力可想而知。相比之下,2013年三星的毛利率为18.7%,苹果为40%。到今年,虽然三星的毛利率已经降低到7%左右,但是根据美林的报告,未来2015年到2017年,三星的毛利率在10%到15%之间,而中国厂商华为的毛利率在10%左右。小米是高个位数;联想是0%-1%;中兴为0%-4%;Cool是一个较低的个位数(不应该超过5%)。可以说,除了华为,中国主流手机厂商的毛利率都在个位数徘徊(只有高和低)。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出货量的巨大差距,我们国产手机厂商和三星的整体利润和利润率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其实中国手机厂商的盈利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在经历了短暂的低价抢夺市场份额的兴奋之后,小米CEO雷军已经发布了未来五年不追求盈利的声明,而此前一直被誉为中国高端智能手机领军者的酷派也接受了奇虎360 4.0905亿美元的现金注入。

最后,我们来看看中国手机厂商因为三星业绩下滑,在创新上已经超越三星甚至苹果的论调。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智能手机已经成熟规范的今天,真正的创新是什么?这个时候衡量创新的标准应该是能够赋予市场和用户最重要功能的最佳体验。根据国外科技博客PhoneArena最近评选的2014年八大智能手机,在最佳续航手机中,只有中国小米的Mi4、华为的Mate7和一加1上榜,而在最佳拍照手机、最令人印象深刻和最佳自拍手机中,中国手机无一入选。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球上最薄的智能手机中(十款上榜手机厚度不到7mm),中国手机厂商意外包揽了榜单前六名手机的70%以上。不知道业界对这个榜单怎么看?我们以为中国手机厂商在低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实用性方面露出了真面目,但是当技术含量、实用性高了,我们手机厂商却集体失语。表格想说的是,三星品牌手机出现在以上所有名单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近期业内关于三星业绩下滑来解读国产手机崛起的言论是嘈杂的,这些言论完全是自我陶醉,没有事实依据。这种做法很容易误导我们正在发展的智能手机行业,甚至是厂商自己(误以为他们有多厉害)。现实是,三星绝不是一面破鼓。最多,鼓也没有以前那么响了。想要超越三星的中国厂商其实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因为从现在和未来的情况来看,谁要想超越三星甚至苹果,首先要过国内厂商自己这一关。所以国内厂商学习你同城兄弟势在必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125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