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府是指汉代乐府当局采用的诗歌。这些诗最初在民间流传,通过乐府保存下来。当时称为“宋诗”,魏晋时称为“乐府”或“汉乐府”。后来的学者模仿这种形式所作的诗也被称为“乐府诗”。汉乐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可以和《诗经》、《楚辞》并驾齐驱。
概述乐府初建于秦,是当时少府管辖的一个机构,专门管理乐舞唱和教学。汉初,乐府未存。汉武帝到刘彻后,在城郊礼乐期间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收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歌来谱曲,以便在宫廷祭祀或宴会上演奏。它所收集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诗”。后来不乐的也叫乐府或准乐府。
汉代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伟大的古代民歌集。与《诗经》不同,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格。女性题材作品在乐府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逐渐由杂言变为五言,采用叙事写作,细节刻画人物,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突出思想内涵,注重典型细节,开辟了成熟叙事诗的新阶段,是中国诗歌史上五言诗发展的重要阶段。
《尚墨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的民歌,后者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北朝的《木兰诗》、唐代的《韦庄福琴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年不努力,老人难过”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唐代诗人写乐府诗,有的是用旧乐府写时事,抒发感情,如《塞上之歌》、《关山月》,有的是名家名作,又有新诗反映现实生活。
宋代郭懋谦将所有乐府诗收集整理成乐府诗,如《木兰诗》(南北朝)。
类别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主要是贵族文人祭祀用的音乐歌曲,华丽典雅。如《安史坊歌》第十七回、《郊祭歌》第十九回等。音乐主要采用秦乐和楚乐。
2.鼓吹曲:又名短笛、钹,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帝乐。歌词是后来写的,内容比较复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香河歌词:音乐是从世界各地搜集的流行音乐,歌词多为“街头八卦”。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是汉乐府的精华。
4.杂歌杂词:其中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曲调。因为无法归类,所以自成一类。里面有一些优秀的民歌。
其他1976年,秦始皇陵出土了一口按钮钟,上面刻有“乐府”字样。2000年,在安秦遗址出土了一块“乐府印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史实。乐府始于秦朝,不是汉武帝时期。
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懋谦收集的十二类乐府诗中的七类,雅乐在交妙歌中,雅歌十八首在倡歌中,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舞歌、杂曲中。汉代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苍劲清新,其五言、七言、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言、七言诗的前驱,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