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炼字》说“贴字属文章,必炼精选”。所谓炼词,就是在用词时进行周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以满足表达的需要,使所用的词或词获得简洁、精致、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文字进行艺术处理的方法,叫做文字提炼。
炼字的最高境界在诗歌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描写事物的状态可以把握景物的特征;(2)描写心理可以传达人物的情绪;(3)描写场景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一字拙”。先说一些单词提炼的基本方法:
(1)提炼动词。动词在诗歌中具有“用最小的面积表达最伟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神奇功能。在写生形象、抒发感情、表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诗歌语言的“简洁”特征也最突出地表现在动词的运用上。
比如荣玉的《迁家湖上亭》:“好是湖上亭,柳条藤留情。黄鹂相知已久,欲止唱四五回。”他对荣鱼湖上亭子里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深情,在他眼里,他不忍与柳条、藤条、黄鹂有所分别,但柳条、藤条、黄鹂却和他一样痴情。“绑”字是用来表达不能离开的感觉。“扎”字既符合柳条藤纤细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拉扯自己衣服的动作,表现了对主人深深的依恋和舍不得离开。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鸦”字既符合黄鹂鸣叫的特点,又酷似殷瑛挽留她时伤心的啼哭,带着伤感的告别。“鸦”字有情景的两面性,而且形象生动,似乎有无穷的笔力,这就是车轮老手的妙处。
(2)提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表达。它会情不自禁地画出场景和描述,把抽象变成具体,把无形变成有形,让人仿佛听到了他们的声音,看到了他们的人,触摸到了他们的东西,体验到了他们的周围。这个任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承担的。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云:“枯藤老树暗啼,小桥流水为民,古道西来马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边。”其中“枯藤老树昏鸦”的“枯”和“老”这两个词是非常准确的形容词。藤蔓和树木总给我们绿色的感觉,充满生机和活力,但作者加了一个“枯”字后,生机没了,活力没了,颜色变了。再加上“老”字,给人一种暮年沧桑的感觉。“昏鸦”的“昏”字,不仅让光明离我们远去,也让乡愁随着暮色渐浓而愈发浓烈。然后说“断肠人在天涯”,也就是随之而来。“古道西风瘦马”一词在“瘦”字里,让人想到旅人的艰辛、不易和内心的悲凉。这样的马怎么了?孤旅天涯的辛酸,乡愁的急切,溢于言表。
(3)提炼量词。量词和数学、物理关系密切,数学、物理讲究概念和逻辑。所以,从文学尤其是诗歌的角度来看,显得枯燥乏味。否则,优秀诗人的笔就像童话里的魔杖,可以让沙漠涌出绿洲。经过精心选择和提炼的量词,在它们的带动下,可以产生丰富而有意味的诗歌。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唱青映红,水村山国挥酒旗。南至480寺,烟雨中几塔。”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让你将江南大好春光尽收眼底,场面广阔,韵味十足,紧扣“江南春”这一话题,因此赢得了历代注释者的赞誉。但是,有些人不理解。明代杨慎对此批评说:“千里莺声啼。谁能听到?千里绿映红,谁又能见”?所以他把“千里莺啼绿映红”改成了“十里莺啼绿映红”(盛安诗)。其实从生理视听的角度来说,连“十里”都看不到,听不到。这种批评不仅忽视了想象和夸张这一诗歌最基本的特征,而且使画面狭隘,缺乏杜牧原诗歌的气势。
宋代邵康节《山村歌行》:“一去二三里,有四五烟村。亭台六七座,花八九十朵。”全景,全景,特写,山村景象自然简单朦胧。陈陵写过一首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渔人一渔钩。俯下身笑,一轮明月一个明媚秋。”写渔父生活的宁静与闲适。
(4)提炼虚词。古典诗词中,虚词经过适当的锤炼,可以达到疏通文风、呼应开篇收尾、悠扬曲折、激活情操、化滞为流的审美效果。古人曾指出“诗要以健字为支撑,以动字为中介。支持就像房子的支柱,调解就像汽车的轴。”可见虚字的作用确实不小。
欧阳修《走在沙滩上》:“梅留亭,溪桥柳细,草暖风高。烦恼渐远,无穷无尽,远方如春水。寸进尺,满眼粉泪,楼高。平武是春山,行人在春山外。”后两句描写的是少妇的目光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房因为视野高而看不到正在思考的人的场景: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袁野,袁野尽头是一片淡淡的春山,他思念的行人远在春山之外,无处可寻。这两句话既描述了一个女人对她的渴望的场景,又透露了她深深的爱意。她在穿越春山的屏障,一直随着她渐行渐远飞向世界的尽头。行者不仅想象居士走得高走得远,还深入对方心灵追踪自己。如果你写这个,你的感受是深刻的,悲伤的。
张继《秋思》:“看洛阳城秋风,欲作家书满意;我怕我急着说不出口,行人又来开。”信短情长,思念长,心情迷茫。“你”这个字,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无尽的乡愁。
李白《越南访古》:“越王勾践破吴贵,兵尽袍归。宫女似满春堂花,今只有鹧鸪飞。”“做”字突出了越王及其将士凯旋而归,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人”字充分表达了越王抛掉了过去的生活,尝到了勇敢。当句子突然转折的时候,“卫”字就把上面写的东西都擦掉了,有着惊人的力量。
精炼的词必须在精炼的意义的前提下精炼,才有美的价值。只有做好语义和语义两方面的工作,文字才能真正发光。沈德潜说:“古人并没有废除炼字法,而是以意取胜,而不是以词取胜。故素字奇,俗字危,陈字新,简字彩。”可见,成功的炼词是与炼词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词是为了使“意”——作者的主观感受和作品所表达的生活具体化、形象化、深刻化、审美化。只有提炼出这样的词,“意义”才有感染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