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枪》豆瓣02年评分7.6。
导演:陆川
国内也有很多很牛逼的电影,比如《找枪》。
这部由陆川执导的神秘电影,因姜文精湛的演技而大放异彩。
影片一开始就直白地向我们展示了警察马山(姜文饰)因为丢了枪而开始了寻枪之旅。尖锐的片段迅速将你带入一个丢了枪的中年人的焦虑和想象中。
姜文曾经说过,“其实人生最根本的就是寻求”。
在电影中,马山一直在寻找那把有信仰意义的枪,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我们所信仰的东西。
搜索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大命题!
2、《公民凯恩》豆瓣8.5分1941年
导演:奥森·威尔斯
1942年奥斯卡最佳剧本。
影片以20世纪初美国新闻巨头威廉·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以新颖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位报业巨头的生活。
一个国家的传奇,一个国家的历史,浓缩成了一部个人奋斗史。
本片从头到尾都在探寻凯恩的遗言:“玫瑰花蕾”。
然而,最后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被所有人好奇甚至调查追踪,觉得背后隐藏着很多秘密的“玫瑰花蕾”,竟然是他小时候的雪橇。
对于一直在努力调查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但对于凯恩来说,这不过是他因为太早离开童年而对童年纯真美好生活的怀念,仅此而已。
3、《后窗》豆瓣8.4分1954年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后窗》是美国知名分级网络IMDb上最高的希区柯克电影。
希区柯克的成功在于他的讲故事方法。他不是制造未知的悬念,而是让观众看到悬念而紧张起来。
当女朋友帮助主角参与案件,去嫌疑人家里一探究竟的时候,导演通过主角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女朋友和嫌疑人的动作。随着嫌疑人离家越来越近,我们也开始感到越来越紧张。
说起这部电影,我马上想到人性的一面——偷窥。
主人公从头到尾分析了一起偷窥杀死妻子并肢解尸体的案件。希区柯克成功地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起骇人的谋杀案上。
然而,偷窥和被偷窥却经常发生在你我身上。当你偷窥别人的时候,你可能也这样被偷窥过。希区柯克最后留给我们一个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无处不在的偷窥眼神。
4、《铁皮鼓》豆瓣1979年8.3分
导演:福克·施隆多夫
这是一部充满“恶趣味”的电影。剧情引人入胜却又难以理解,太多的隐喻也无法置之不理。
现实中充满幻想的电影。
一个有魔力的孩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成长,他反抗周围亲人的行为。
除了人物与环境的压抑关系,导演每一个镜头都毫无保留的拍出来,展现了一个特殊时代世界的各种状况。
奥斯卡走过了漫长的成长之路,影片对造成二战悲剧的时代和民族有着深刻的思考。
在影片的最后,奥斯卡坐上了通往新生活的火车,他的祖母和影片开头一样,依然坐在生命起源的土地上。时光流逝,世界变迁,唯有生命代代延续。
5、《洗澡》豆瓣1999年8.2分
导演:张洋
洗澡是老北京的特色习俗。
《洗澡》虽然是男人的戏,但无论是洗澡时爱唱歌的胖子,还是爱打架的老男人,还是满嘴稚气的声音,都充满了北京的温暖。
经营了一辈子澡堂的老刘,早年丧偶。他的两个儿子,一个离家多年,另一个因为智商问题留在身边。
整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现代化的问题,传统与现代的不兼容。导演选择澡堂这个极具传统民俗意义的地方,让现代化有了意义。
“爸爸说他们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洗澡。圣湖的水不仅可以洗涤身体,还可以洗涤灵魂……”澡堂里放满了一池水,是蓝色的。老牌子上有四个大字:“善如水”。
好的是水。水不仅可以洗涤人的肉体,也可以洗涤人的灵魂。
6.《太阳照常升起》2007年豆瓣评分7.9分
导演:姜文
这是一个处处充满符号的故事。
姜文的另一部力作《冬眠七年》由四篇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组成。分为疯狂、爱情、枪支、梦想四个部分。
姜文说:“其实是个故事。不是四个,而是他们说有四个。你看,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男一女。”
这部电影的娱乐性实际上是政治性的,是那个时代的反映,耐人寻味。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充满了对人类欲望的真实描写,每个人物的设定都很离奇。
友情提醒,这可能不是好莱坞大片用的菜。只需要静下心来,一边欣赏电影的独特之处,一边探寻电影的内涵:在荒诞的年代,无论多么严肃和淡然,太阳依然每天升起。
7.鸟人2014年豆瓣评分8.3分。
导演:亚历山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托
《鸟人》是一部“制作精美的好莱坞电影,对电影语言的应用几乎无可挑剔”。
一个对鸟类如此狂热,对人的生活毫无兴趣,甚至到最后开始倾向于鸟类的人。这是什么样的人?
导演艾伦·帕克通过对比时间空,讲述了一个少年想要像小鸟一样飞翔的故事。
在故事的结尾,巴迪终于在艾尔的怀里说话了。他就像一个脱胎换骨的人。他似乎从未经历过战争,没有阴影,没有悲伤。
导演就是用这种方式夸大了人物,诠释了现实对人的残酷绞杀。吸引我的是这个夸张的鸟人形象,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对自由和自我意识的追求。
8.《法国上尉的女人》豆瓣7.9分1981年
导演:卡雷尔·赖斯
法国人上尉的《女人》属于英国“国家文化遗产片”,不仅因为它改编自一部著名的英国文学作品,还因为它注重人物的刻画和长镜头的运用,尤其是过去式空,构图颇有油画风格。
除了传统的爱情题材,本片最新颖的是如何把握影片中“戏中戏”的结构。
影片一起讲述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爱情故事,过去时态空的莎拉和查尔斯的爱情故事,现在时态空的安娜和迈克的故事。
两个小时空的反差,颇具时代讽刺意味。
生在维多利亚这样自由被思想束缚的时代,他无奈而坚定,为了爱情选择了反抗;另一个出生在自由万岁的现代,最后却无法挣脱世俗的枷锁,选择了和平逃离。
现在看来,这种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仍然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9.《放大》豆瓣1966年评分8.4分。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真实和幻想的界限是什么?感官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吗?
安东尼奥尼曾经说过,“在电影《放大》中,我根本没有表现出这个主题,这是非常明显的。我表达的是个体人物与现实的联系,现实与事件紧紧围绕人物而存在。”
一位热爱摄影的摄影师某天在公园里抓拍了一系列照片。不断放大后,他意外发现这些照片中隐藏着一桩命案。然而,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的推测。
导演将社会环境与人物内心交织在一起,探索一个真实与虚幻的故事。即使找到了真相,也不一定能证明什么。
在影片的结尾,男主角和一群陌生的年轻人打虚拟网球。经过一番无果之后,主人公逐渐开始从现实走向虚无。
10、《裸岛》豆瓣8.5分1960年
导演:卡诺托·神童
《裸岛》是20世纪60年代神童创作的一部电影。那是二战结束后日本的重建时期。
这部没有人物对话的电影,通过对岛上艰苦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这对夫妇在岛上生存的艰难。虽然有时候很无奈,很压抑,很无聊,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比如影片结尾,女子把好不容易挑到的水全洒了,疯狂地扯下自己种的菜,然后倒在地上痛哭。最后,我起身继续重复着机械的工作,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劳动。这凸显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忍耐的精神。
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很好的反映了二战后60年代日本的社会状况和日本大和民族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