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首诗算起,中国古典诗歌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诗体是不对等句,二字体。 《吴越春秋》描述黄帝的狩猎生活:“断竹、续竹、飞土、追肉”就是两个字。 《易经》中的一些卦爻辞中有许多古代歌谣,被历代学者尊为“群经之首”。 其中,也有两个字(四卦“孟”;15卦“谦”等。) 中伏63:“克敌制胜!” 或鼓,或击,或哭,或歌。 ”生动地描述了胜利后的动人情景。 自西周以来,二字体被突破,四字体取而代之成为主要诗体。
诗经是四字体的标志。 可以说,《诗经》不仅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后世诗歌的总源。 智玉《随笔·送别》认可汉郊庙歌来源于《诗经》三言、《诗经》五言、《乐府》六言。 清代王森也有词源于《诗经》之说,诗与词是“分而合,无序”的。
在《诗经》之后,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楚辞”,就是“写楚语,发楚音,学楚地,以楚事名”。 《楚辞》经西汉刘向编纂后,成为中国古代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离骚》评价鲁迅的《楚辞》说:“离骚,以其口才,出类拔萃一生。 ”“但是,它对后世文章的影响甚至在《诗经》之上。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主体作品。 《离骚》开创了骚体这一前所未有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骚体之后是赋体。 赋体与骚体有血缘关系,成为自荀子、宋玉以来诗歌中的新体,在汉代达到顶峰。 就傅家族而言,司马相如在汉代被尊为“傅圣人”(古人有“傅他人,傅人才也;清·傅《心也》说) 赋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从汉赋到六朝赋,从六朝赋到唐宋赋。作为一种风格,它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基本审美特征。
自秦汉以来,乐府诗一度盛行。 汉代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叙事。 这一特征是由其“事件原因”的内容决定的。 比如《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里的故事和戏份,就比《诗经》里的那些作品大大加强了。 与此同时,五言诗出现了。
五言诗体起源于汉代,继魏晋、隋唐之后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诗体之一。 汉末佚名《古诗十九首》最终形成五言体。《古诗十九首》之后,建安诗以浓郁的文学性将五言古诗推向最高峰。 唐以后,五言诗成为“现代诗”的主要诗体之一,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广为人知。
七言诗也最早见于汉代。 据说汉武帝的联句《百良台诗》开创了七言诗(后称“百良体”)的先河。 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是东汉张衡的《四哀诗》。 三国时,曹丕的《葛炎行》被认为是七言诗的奠基之作。 曹丕之后,六朝文人写七言诗,以刘宋的鲍照影响最大。 将鲍照早期七言诗中的每句韵改为隔句韵,极大地拓展了七言诗的表达空,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到了白元、杜丽、唐代,七言诗已经趋于完善。除了七言古诗之外,还有七绝和七法。与五言诗一起成为中国古今诗歌的主要文体。
一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达到顶峰。 词多杂,其句依字牌而散,故称“长短句”。 此外,词的分割或分片,诗人的变调(删词、偷音、铺开等。)进一步加强了文字的艺术表现力。
散曲是继词之后又一种以声填词的新诗体,至今仍是一首歌诗。 王力在《汉诗律学》中写道:“古人称,故有人称屈于。实际上,词和屈都是广义的诗。 “元曲最盛,故称元曲。 词有铭文,歌有铭文。 歌曲的声韵比较复杂,不仅分为平仄,而且在总谱中对升调和降调都有明确的界限,不避免重复押韵。 不管是诗还是散集,大多都是押韵。 屈的另一个特点是使用衬词,这使它在形式和节奏上比词更灵活,更口语化,更具音乐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0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