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梦之环游记主要表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观:不传宗接代,一个人会永远死去。不如说这种价值是建立在创作者故事、情节、风格创新的基础上,在中国文化语境下,观众接受度带来的一种额外的“溢出价值”。
在我看来,《梦之旅》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仍然是一个非常“美国化”的传统主题,那就是“家庭第一”(Family first,回归家庭)。在“回归家庭”的主题下,这种美国家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影片中随处可见:爱、亲情、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中角色的完整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理解和包容等。当然,除了家庭题材,还有对梦想的追求,而这些无疑都是能够跨越文化和制度壁垒,引起人类共鸣的东西。
在叙事和场景设置上,这一次《梦之旅》大胆创新,以充满异域墨西哥风情的“亡灵节”作为故事的引发点,以“穿越阴阳界限”的情节塑造故事的情感张力。这样的设定无疑让人耳目一新,大大增加了电影的陌生感和观赏性。
至于电影故事的叙述,则遵循了矛盾产生——出走解决矛盾——新矛盾——矛盾消除——大和解的经典逻辑:音乐因高曾祖父家族的背叛而成为米格尔家中的禁区——米格尔,不甘放弃梦想,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意外进入了亡灵世界——在这里米格尔遇到了他家族的灵魂,以及高曾祖父埃克托, 矛盾的源头是谁——亡灵节的一系列奇遇终于揭开了真相,家庭成员间的误会消除了——由于女儿的健忘,曾曾祖父埃克托面临着永久死亡的威胁,这可能意味着缺失的父亲角色难以弥补——米格尔重返人间,通过重现曾曾祖父唱给童年女儿的那首《记住我》, 找回了曾祖母的记忆(影片的主要催泪弹)——家庭成员之间的大和解:夫妻之间,父女之间,个人梦想和家族传承之间(音乐梦想和家族祖先做鞋子)。
作为影片的主要剧情驱动点,冲突角色和元素的设定在矛盾的展开和化解过程中至关重要。《梦之旅》的冲突元素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偶像歌神德拉古斯与米格尔的高曾祖父之间的冲突;第二,曾曾祖父埃克托与家人的矛盾和误会。前者以德拉库斯宿命的死亡而告终,后者以女儿的童年记忆和对父亲的爱而告终。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它传递了一种价值观,比如“不传承就意味着永恒的死亡”,不如说它来自于剧情设定意义上的一种推动。
文学上有个理论叫作者文本和读者文本。意味着一部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作者完成作品,读者解读作品。读者在解读作品时,往往会出现“一千个读者读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的现象。但对“不传之家,死不瞑目”这一价值观的解读,却是典型的中国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