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和湖北的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其中长江长度约170公里。两省之所以不完全以长江为界,既有历史传承的原因,也有长江航道的属性,这两个原因同样适用于不以洞庭湖为界。
首先说一下历史原因。历史上,湖南和湖北一直是一家人。从最初的荆州到强大的楚国,虽然两湖之间有过战争,但是荆楚的文化范围和现在的两湖基本相同。后期“两湖”先后经历了汉代荆州刺史、唐代江南西路、宋代镜湖北路、元代湖广省、明代湖广省等。即使在不同时期范围有所变化,但基本上都是以湖南和湖北为中心。
两湖划分的转折点在明末清初。明末,湖南与湖北之间恶感渐生,因为此时湖南的文化、经济发展逐渐与湖北并驾齐驱,尤其是文化发展。岳麓书院、庐江书院、石鼓书院、夜后书院等。都是如日中天,不想被武昌发配。当局意识到仅设在武昌的管理中心已经不能满足湖南的发展,于是出台了很多措施,最终在康熙年间分了湖南和湖北。
因为两湖统一开发已经运行了几千年,如果只划分长江,可能会引起两个地区的不满,尤其是地处长江以北的湖北。因为两湖长江基本位于荆州境内,而荆州一直是两湖中的重要城市,也一直离武昌较近,所以两湖分治时,荆州全部划归湖北管辖,为后期不以长江为界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原因是长江航道。与历史原因相比,长江航道的属性在目前的边界划分中更为重要。如果以长江为界,南北水道分属不同省份,必然会引起航运和水资源管理的争议,不利于统筹规划。但长江每一段都属于一个省,管理起来更方便。桥梁、道路等的建设。会减少无效沟通,避免“三不管”地带。
而且长江干流的航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荆江段的“九曲回肠”。由于泥沙淤积,河道经常发生“变直”,不利于固定边界。比如,在湖南和湖北170公里的长江分界线上,有一块“飞地”。在湖南华容县的东北角,曾经以长江为界。但由于河道的改变,目前约有50平方公里位于长江以北,不利于区域内的交流。
事实上,从长江航道的角度来看,不仅仅是湖南和湖北不受长江限制,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江苏也是如此。因此,长江的所有河段都被称为川江、荆江、皖江和杨紫茳。长江每一段都属于一个省,管理起来极其方便。就像今年的长江洪水,各省管各段,落实责任更明确。即使河道改变,也是各省内部的事情。
欢迎关注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