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藏来答】大家好,我是文藏美术编辑Kiki ~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给我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这是高更以最大的热情完成的一部“宏伟之作”。此时他身在大溪地,贫病交加,情绪低落,极度愤世嫉俗。他曾决定自杀,但他喝了毒药得救了。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高更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了这幅画。这幅画反映了高更完整的人生观,展现了人类从生到死的过程。这些形象、色彩、构图虽然看起来像神话传说,但再加上异域悠远的意境,给人一种神秘感。事实上,画家在这里展示的只是土著人的一种偶然想象。这幅画可以说是高更对自己在大溪地多年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
从古希腊开始,苏格拉底就说过,“认识你自己。”此后,西方人花了几千年的时间讨论“人是什么”的问题。然而,到了19世纪末,尽管受益于接连不断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欧洲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他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民主的社会理想,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和国家。然而,还是有一位法国画家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
保罗·高更
这位画家是保罗·高更,1848-1903)。他传奇的一生,就像他问世界的问题一样,充满了神秘和启示。他做了两个关键的选择,这两个选择都关系到对人生最根本的追问。
第一次是关于转行。年轻时,高更曾是一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努力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大多数欧洲人梦寐以求的富裕中产阶级生活。直到他母亲去世,他才被告知投靠一位名叫古斯塔夫·阿罗萨的绅士。此时,年近三十的高更开始迷恋艺术,走上了绘画之路。为了全身心投入创作,他在和妻子多次吵架后,辞去了银行的稳定工作,这也意味着切断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当时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第四个孩子即将出生。可想而知,这种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很难被理解,因为它是如此缺乏“道德”和“责任感”。然而,高更的动机是什么?他一定感受到了现实生活和内心追求的巨大矛盾。“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当他发现绘画可以帮助他找到真实的自己时,他毅然放弃了曾经拥有的一切。虽然对他的家人来说很残忍,但人类被无缘无故地扔到这个世界上还不够残忍吗?
第二次是去塔希提岛。1891年,43岁的高更为了寻找合适的创作题材,来到了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这个小岛上,在这里他基本停止了与文明社会的接触,专心致志于绘画,安静地度过了余生的大部分时光。该岛因其花香、神奇、美丽而被誉为“海上仙岛”。但那时候去那里还不如今天去旅游胜地浪漫。在作为殖民者的欧洲人眼里,那里生活着未开化的“野蛮人”,是一片没有文明踏足的蛮荒之地。高有勇气抛开工作和家庭,进而抛开文明社会,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不仅仅是为了猎奇或者追求异国情调。由于家庭原因,他去过的欧洲大陆以外的国家比他同时代的人都多(虽然出生在法国,但高更小时候和家人在秘鲁利马生活了6年,青年时代当过一段时间的远洋海员)。因此,他对不同于欧洲传统文化的其他文明的存在更加敏感。他被他们原始、淳朴、本真的状态深深吸引,在他看来,这正是表面上文明程度很高的欧洲社会所极度缺乏的。
自画像
扪心自问,虽然我们会被高更的故事感动,但我们有他的决心和勇气吗?我觉得不容易。毕竟,为了一个满意的生命之谜答案而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高甚至想画画,最终家庭破裂,一贫如洗。当他带着一批在大溪地画的画回到巴黎办展览时,几乎没有什么好评,他只好带着失落回到热带小岛,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在岛上,他患上了多种严重的疾病,与此同时,家里的噩耗一次又一次传来。他的孩子相继死去。当他得知他最爱的小女儿的死讯时,高更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带着一瓶毒药去了山里,希望死后被野兽吃掉,这样就可以彻底解放。但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还活着。尽管肚子痛得难以忍受,他还是不想再死了。
这次自杀未遂的经历激发了高更之前的创作欲望[/k0/]。他意识到死亡没有任何意义,他必须以一种坦诚而强烈的方式让世界了解和接受自己。于是,他开始构思,夜以继日地工作,完成了《我们从哪里来》这幅画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
整个画面就像一幅历史长卷,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画面右侧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躺在地上,中间站着一个伸手摘苹果的年轻人(作为最显眼的人物,他的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类的始祖亚当),左侧有一个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从生到死的寓意非常明显。同时,画面中穿插的其他人物也蕴含着深刻的隐喻,如右边象征高更本人的狗,左边象征死后灵魂的白鹅,背景中象征人类精神信仰的偶像……大溪地特有的山脉、雨林和海洋在背景中,犹如远古时代的血脉,纵横交错,贯穿历史的长河。高永笔下的人物都来自岛上的土著。当他第一次到达这里时,他对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天生赤裸,无论男女,从不感到害羞或忌讳。它们反射热带阳光,呈现橙色和黄色的皮肤。透过姑娘们神秘的眼神,我们或许能像高更一样感受到久违的过去。为了使每一部分的意义鲜明清晰,高更简化了形式。他用简单的轮廓和近乎扁平的色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奇特的氛围。画家公开宣布,在这幅画最终完成之前,他从未考虑过它的名字和主题,但最终,他发现用这句话来概括他一生的追求是恰当的,于是他在画面左上角的黄金区域签了名。
这是高更关于人生的最后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他自己的答案吗?我们不知道。但后人确实因此记住了画家的名字。从此,人们更加意识到,绘画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欣赏自己娴熟的技艺,更是人类探索自身存在的一种本能方式。认识画家,解读作品,其实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原文:“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邵大钊
来源:艺术评论2018年3月号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艺术推广和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艺术】微信官方账号微博百科官方微信。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