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对卫青的后代进行打击了。
起初,卫青受到汉武帝的极大宠爱。卫青大获全胜,在部队回朝前,汉武帝欣然立卫青的三个未成年儿子为侯。
要知道,当年刘邦曾和大臣们立下“白马盟”,指出一个人如果不姓刘,就不能当国王。如果一个人没有战功,就不能被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不但没立过什么战功,还没成年。汉武帝甚至立他们为侯。与此同时,人人是一个拥有1300户人家的美食城。
(卫青剧照)
卫青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汉武帝立他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侯,对他的儿子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他一回来就拒绝了。说他的儿子没用,不能任用。但汉武帝不听,必须封侯。
然而没过多久,汉武帝就开始打击卫青的儿子们了。
当然,英雄后代很容易养成纨绔子弟的作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官二代”。“官二代”行为不检点,作风动荡,受到皇帝的惩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卫青的儿子们受到的惩罚,似乎并不是官二代的那些行为。
卫青公子八年,汉武帝被控“抑人害己”。带走卫青长子卫娃的侯爵。
“正”即假圣旨,“无害”即无害。那么,魏假传了什么圣旨呢?假圣旨本来就是一大害。怎么可能不造成伤害?所以这个罪名其实很可疑。更可疑的是史书上没有给出理由。既然是“矫正”罪,为什么不给个理由?所以很混乱。更有可能的是这个罪行不值一提。如果说出来,让大家理解,有损汉武帝的形象。
除了魏,卫青的两个儿子和魏布衣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也受到了打击。丁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取了侯和魏布衣。
邓玮和魏巍不疑的原因是“镀金不如法”,也就是说,献给朝廷的镀金色彩不足。
(汉武帝剧照)
如果说汉武帝打击魏国,让一些人不明所以,那么他打击魏布衣和邓玮,显然是一种故意的过失。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故意挑卫青儿子的毛病呢?我们知道,如果皇帝害怕某个大臣,通常是那个大臣以自己为荣。但恰恰相反,卫青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不居功。汉武帝立卫青三子侯,卫青不肯,就是证明。
此外,卫青曾经收到汉武帝1000金的礼物,卫青随即将500金赠送给汉武帝最宠爱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这个动作说明卫青是想讨好王夫人和汉武帝。这就是卫青不大的证明。
另外,卫青从不“养秀才”。当时“修士”很盛行,这是战国末期传下来的传统。但是,当社会已经发展到像汉朝这样的大一统王朝,如果还需要“培养士子”,那就非常可疑了。卫青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再加上他职位高,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培养学者”。
可以说,直到卫青去世,他没有犯任何错误,也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打击。这在汉武帝时期是不容易的。
(霍去病剧照)
那么,既然卫青如此谨小慎微,为什么汉武帝在卫青在世的时候,还要亲自把卫青的儿子的称号拿走呢?其实这是汉武帝的一种“制臣之术”。他要随时对部长保持高压态度,让部长任何时候都不能有非分之想。汉武帝任命了很多宰相,这些宰相基本都是以坏收场,就是一个证明。
毕竟卫青对汉武帝很重要。打匈奴,只能靠卫青和卫青的侄子霍去病。汉武帝虽然惧怕卫青,但也不敢把他拿下。所以,这是不断打败卫青的唯一办法。
卫青死后,汉武帝对卫青家族很不客气。尤其是“巫术事件”发生后,卫青家族遭受重大打击。《汉书》说,“韦氏灭”。后人对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巫术的诅咒》中,卫青一家被汉武帝彻底杀死。有人认为说了“巫术的诅咒”之后,卫青家族的力量就没了。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都说明汉武帝对卫青后代的打击很大。
(参考:史记和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