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力挽狂澜,最后却被处死,是因为站错了队吗?

泰国王子2022-07-12  34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杭州市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号廷易、解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二十四岁的于谦中了秀才。平定汉王朱许高后,受到玄宗赏识,提拔巡抚江西;之后的兵部右侍郎是河南、山西巡抚。

于谦的性格坚强而正直。明英宗进京时,没有给右大臣王镇送礼,而是被陷害入狱。因为两省的百姓、官员甚至藩王,他被迫复职。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拉大举南侵,王镇力劝英宗起用她亲征。在怀柔城外的土木堡,瓦拉军大败,全军覆没。王镇被杀,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由于这一变化,大臣们主张南迁,于谦力排众议,坚持不改,并力劝孙太后立为新皇帝。之后,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整顿为兵部,成功抵抗了瓦拉的军队。

当新皇帝继位后,英宗朱祁镇失去了利用价值,瓦拉被迫释放英宗返回朝鲜,却被代宗朱祁钰囚禁在南宫。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朱祁钰病重,石亨等人发动政变,欢迎朱祁镇复辟。于谦被捕入狱。不久后,在崇文门被杀。

明朝濒临灭亡的时候,于谦力挽狂澜。他是明朝的中流砥柱和民族英雄。

于谦被杀,可以说是站错了队。他没有站在任何君主一边,而是坚定地站在国家和国家一边。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我们义无反顾,不顾个人生死。

他最终被杀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国家最重要,君主最不重要”。

当初英宗出征朱祁镇,以皇帝两岁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郧王朱祁钰为监军。

英宗被俘后,孙皇后接受了于谦的建议。因为太子年轻,郧王朱祁钰成了新王。云王再三拒绝,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出于对国家和国家的考虑,而不是个人的打算。”

云王受命继承皇位,是为了他那一代人。

于谦等人此举完全出于国家利益,但实际上却得罪了朱祁镇父子,埋下了隐患。

一开始,瓦拉太师首先认为朱祁镇是稀有商品,想勒索明朝大量财产。玉劝谏戴宗,遭到拒绝。可以说这是完全无视英宗的安危,能不引起英宗的反感吗?

于谦建议孙皇后不要立为新皇帝,改立为齐王,这也违背了英宗的意愿。

于是,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虽然为了国家,却把自己完全放在了君主的对立面。

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缺乏政治权力的于谦,很难有好下场。

当瓦拉看到明朝的新君主已经建立,她决定讲和并释放朱祁镇。

大臣知望等人商量派使者去见他,代宗很不高兴地说:“我本来不想当大位,你当时就把我推上来了。”

戴总的意思很明确。当初,是你逼我担任这个职位的。现在欢迎英宗回来,英宗和代宗怎么安排?

英宗(1427-1464)和代宗(1428-1457)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只相差一岁。宗继位,尊英宗为太上皇。此时英宗才二十四岁。这么年轻的皇帝回来,怎么安顿下来,真的是个大问题。

这时,于谦平静地说:“皇位已定,不会有变动。应该尽快把他带回来,这才是合理的。万一他真有阴谋,我就有话说了。”

这时候,本来就强势的于谦给了这么一个保证,戴宗变了脸色,说:“听你的,听你的”。

皇帝朱祁镇能回来,是于谦的功劳。但代宗接下来的所作所为,把于谦的贡献变成了朱祁镇对谦虚的痛恨。

英宗回来后,代宗把他安置在南宫,下令把南宫锁上,灌上铅,甚至派保安严密看守。甚至食物也只能通过一个小洞输送。因为温饱不能满足,朱祁镇原来的金钱女王不得不自己做些针线活。托人卖掉,贴补家用。

宗甚至命人把南宫附近的树都砍倒,不让任何人躲起来和太皇接触。

就这样,朱祁镇在恐慌中度过了七年的囚禁生活。

不管是放弃英宗欢迎他,还是欢迎他回来,于谦都是出于道德和民族的考虑。但对朱祁镇来说,这种感觉完全不同。

作为一个皇帝,我宁愿失去我的国家也不愿放弃我的王位。一国两主,这确实给一心报国的于谦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关于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的会面,有不同的历史记载。

《明朝年谱》中记载,兄弟俩见面后,嘘寒问暖,互相谦让了一些。这只是意味着,当你回来的时候,我应该把王位还给你;另一个说,非常感谢你回来。我现在还想不起来。

《史明·鲁》记载:

”皇帝在东安门迎接,驱车进入南宫,文武百官迎接。“这里不太礼貌。随便说一句:大皇帝从东安门迎进南宫,文武百官相见。知道发生了这件事,做个见证就够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代宗主动给英宗让路,英宗会怎么安排代宗?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结局好不好也不一定。

第三,于谦性格强势,不擅政治,不迎合权贵,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早在可能的情况下,他就因为没有贿赂有权有势的大臣王镇而被免职并入狱。在土木堡的变化之后,助理讲师姬旭(徐宥箴)以星象变化为由主张迁都南京。于谦厉声斥责,主张抗战,因此得罪了许聪。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朱祁钰病重。徐宥箴与石亨、曹吉祥等人乘机领兵迎接朱祁镇复辟,尚书逮捕了于谦等人。

英宗迟疑道:“于谦居功至伟。”看来英宗还是有点良心的,没有忘记于谦的催促,欢迎英宗回朝。

但徐宥箴说:“不杀于谦,复辟就成了无名之师。”

于是英宗下定决心处决了一大批人,包括于谦。

于谦一心报国,忧国忘身,口不言功。然而,由于他正直的个性,他吸引了所有人的羡慕。

尤其是对于谦虚而又备受器重的代宗来说,不幸得了重病,年仅30岁就去世了。这就给了徐宥箴等权贵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了于谦的悲剧。

总之,于谦始终坚定地站在国家和国家的一边,而不是像权贵们那样,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站队,偏袒,只抱着国王的大腿,不顾国家利益。

于谦的结局可以说是国家、民族、政治制度的悲哀,也是当时不协调的矛盾,是制度的僵局。

最后看看于谦的《酸橙之诗》,感受一下这位民族英雄、国家中流砥柱的情怀。

石灰石之歌

作者:于谦(明)

只有经过千万锤的敲击才能从深山中提取出来,它把燃烧的火的燃烧当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怕,愿意在世界上留下一个干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038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