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看完电影《巴比伦少年》后,我又一次在漫长疲惫的人生中尝鲜,被“青春”“回忆”这两个词所能掩盖的情绪所包围和感染。
在此之前,我已经对那些以青春之名行骗的琳琅满目的影视作品麻木厌倦。但如《我11》《黑暗中有什么》《我的青春期》等等,类似电影发表的优秀作品还是有其价值的。
他们用不同的故事结构和表达方式带我们回到过去,讲述已经发生,却又似乎超越生活,更带有“面具”的不确定性的故事。
但这些关于青春的作品,大多是通过触及“性”和“爱”来探讨一定语境下的每一个少年和少女。
因为我们都是以时间的消失为代价成长起来的,虽然我们的差异可能很大,也可能很暧昧,但不可否认,在这样一个朦胧飘忽的年代发生的很多事情,本质上都有着相同的因素。
包括爱情,性的无知,不同程度的痛苦,侃侃单薄脆弱的理想,种种困惑...我想以上这些,在任何一部青春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不可避免地会被详细而不动声色地描述。
电影《少年巴比伦》中讲述的故事,也是一部囊括了以上所有因素,并且研究透彻的作品,让任何一个二十多岁路过的年轻人看到都会直戳痛点,想一想。
电影《少年巴比伦》改编自70后作家内鲁的同名小说。这个故事讲述的是:
上世纪90年代,陆晓路(董子健饰)在岱城一家糖精厂工作。他是一个不知道自己未来和人生目标在哪里的绿色人。我跟了一个叫“牛王默”(上)的师傅,没有学到任何技能。在钳工课上,除了拧螺丝什么都不会。在电工课上,我只能换灯泡。而且他喜欢迟到,喜欢打架,喜欢爬厂墙,喜欢认识一帮兄弟。直到有一天,陆晓路遇到了一个名叫白兰(孟莉饰)的工厂医生,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这个故事中大量的情节和转折被创作者用文学的方式描绘出来,然后勾勒出一个全新的画面,但它依然遵循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长大后应该走的路。
然而,70年代的工厂爱情背景设定与其他青春爱情故事不同。《我11》和《黑暗中有什么》中的小女生在环境中逐渐遇到的,并不是一种性启蒙的暗示。
我更愿意从主观上抓住爱情的主线去理解它是对一个闲散青年的描写,让一个这样的年纪的年轻人像久旱逢甘霖的土地一样干枯,以至于想要分裂,是一种常见的平庸,是对自己失去的反抗感的分裂。
但是,生活不会因此而放弃一个懵懂的少年。像我们这样的人,这样无聊的生活,总会有所收获的。就像激流和旱地一样,少年的心会变得丰盈,他的心会开始潮起潮落。
当然,只有当一艘名为爱情的船来临时,这个年轻人的心才会充实,然后爱情才会在这丰沛的水面上不停地荡来荡去。
正如史铁生在《病中断笔》中所写的那样,“我认为上帝为人性所写的两个最本质的密码是残疾和爱。”
这让我深受感动。人人都知道史铁生过得很好。他摔断了腿,失去了行走的自由。他开始意识到,上帝给了他一种残疾,让他思考,爱对他来说是另一种救赎。
以此类推,如果把闲散青春的迷茫看成是上帝赋予的你我之间的一道难题,比如道路和小路,那么爱情的到来将是解决这道难题的另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