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曰:“人施之则喜,取之则怒。”这句话符合人性,被千百年来的朝代所证明。在治理层面上,就是给下面的人甜头,人家才会支持你;侵犯了别人的利益,那就等着挨骂或者被反对吧。在雍正王朝,雍正虽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但正是因为他需要笼络人心,所以支持者极少,反对者层出不穷。
太子时代,很多人反对他。胤禛一出现在舞台上,就显示出他公正的个性,他也被称为“冷面王”。大家都愿意和热情的人打成一片,就像老八一样,但是会对胤禛敬而远之。胤禛不怕得罪人。黄河泛滥,他跑到户部查账底。户部管理下,钱都是官员借的,账本乱七八糟。你在胤禛发现的,不是揭露了家族的犯罪记录吗?顺便说一句,就连尹眉和关白也被得罪了。
然后去江南筹款,本质上是抢粮,得罪的不仅仅是盐商,还有八爷党和大哥。追回事实的欠款,不仅得罪了官员,也得罪了所有的王公...总之,所有得罪人的事情都被胤禛接手了。你得罪一次人,他们可能就忍了,还会一次次折腾人。大家心里都记着这笔账。
为了讨好康熙,胤禛还发明了“孤臣”的概念,进一步强化了“冷面王”的建立,把自己推向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秋梅道:“人心在你这边,你说话有说服力。人心不在你这边,你说的话很难有人听。”)夺嫡令兄弟不满。康熙朝,嫡争之激烈,盛况空前。[/k0/]之前,兄弟俩为了龙椅拼尽了全力。但是王位只有一个,胤禛的胜利让其他人希望陨落空。曾经有很大的希望,现在有很大的失望。无论胤禛对人有多好,他的头衔有多高,他都不能放弃他们的“帝王梦”,因为一旦他拥有了它,它就会永远持续下去。
那些失意的诸侯自然会不甘心,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曾经的兄弟变成诸侯和臣民。我们都是阿玛皇帝的儿子,为什么我们要把王位传给你,胤禛?尤其是那些对皇位期望很高的失意者,各种不服气直接写在脸上。继位当晚,八爷党提前控制了丰台大营,试图浑水摸鱼,让黄宏空出狱。十四回朝,无视雍正旨意,在康熙殿大闹;会上,老石更出格,以“放屁”抵制雍正...雍正的哥哥对他的不满是官位之争的延续。即使雍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老八为了推翻雍正,还是要用强大的力量对付雍正;老三看起来很老实,很有学者风范,但他是个清廉的领导,对雍正没什么加分。自始至终,尹禅都认为雍正偷了他的皇位,天天被人挑刺,给雍正添麻烦。
梅说:皇位的唯一性决定了皇权的排他性。一群有心夺嫡的兄弟,不管谁当皇帝,有你无我,有我无你。“新政”的实施让西北士绅苦不堪言,大获全胜,推行“新政”成为雍正的头等大事。但“新政”的目的是刷新吏治,都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触动了既得利益者。
分亩:废除人头税,将税分摊到田地。多领域多付费,少领域少付费,无领域不付费。显然,士绅的田地多,纳税多,他们当然不愿意这样做。
士族和士族一起劳动领粮:过去不纳税,不领粮,不领徭役的士族,现在也要像普通人一样劳动纳税。他们从心底里讨厌雍正。尤其是刘清,有着超强的抵抗力。挽回损失空,还火于民,整顿旗服。说白了就是抢人饭碗,侵害权贵利益的东西。这些人能拿雍正怎么样?就连雍正自己的奴才年羹尧也看不过去。
朝廷里的官员和王公基本上都是清朝士绅的代表。他们从来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关心老百姓的利益,但是谁动了他们的利益,只会让他们咬牙切齿。有实力的就偷偷出卖观点,没实力的就在茶馆里造谣生事。
在法庭上,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很多时候可以用上力量。雍正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几乎同时得罪了所有的既得利益者,这也导致雍正被逼宫时很少有人愿意站出来为他说话。梅说:正义不在人心。雍正做了很多实事,但是他的兄弟们都不理会,所有的官员都不理解。最后,他还是受到了责备。相反,我没做过什么好事,却能赢得人心,为自己赢得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