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人间鲁迅》之后,今天晚上,我终于读完了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我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也知道学术界对它的评价很高。不幸的是,我从来没有找到时间去读它。今晚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说不出的开心。无论是读的《周氏三兄弟》,孙瑜的《鲁迅与胡适》,还是以前的《鲁迅传》,都不算枯燥,但总是扣人心弦。鲁迅老是那个样子,更不用说孔谈鲁迅了。读完《人间鲁迅》,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激动。鲁迅,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他。我觉得看了林先生的《人间鲁迅》之后,就不用再看其他关于鲁迅的传记了。可能我太偏激或者太主观了,但是没有人能否认这本书的优秀。无论从内容、史实、文笔等各方面,都很少有比肩的人。这本书写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写了20多年了,但今天依然觉得新鲜。整体感觉很好。可以算是非常优秀的传记文学。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讲述了鲁迅一生的成长与奋斗,而且是文学性的,不是干巴巴的学术语言。林先生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学术功底,使这本书文采斐然。《感觉》是一部以真实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以散文的文体写成的小说,讲述了鲁迅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不同于纯讴歌性的传记,这本书展现了鲁迅平凡的一面,鲁迅也逃脱不了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普通人忙着衣食住行,他也不能幸免。他会为了找房子住而东奔西跑,也会和小红讨论女生该怎么搭配衣服。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和思想功底,也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林先生对鲁迅的心理描写很到位。他总是思考鲁迅当年思考的问题,置身于那个时代的田野,感受鲁迅的情怀,思考鲁迅的思想,写出鲁迅心理和思想的变化。根据鲁迅与许广平的书信往来,推断两人的感情是一步步加深的,对感情的演变有了深刻的认识。鲁迅的生活细节也很具体。他抽什么牌子的烟,去什么酒吧,他都一一写出来,从不墨守成规。对话自然很难准确求证。但林老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口语、方言要用口语。一个有个性的人物,一定要表现出他的个性,让人物的说话既符合他的身份,又真实可感。林先生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深思熟虑,把鲁迅的伟大与平凡的成功结合起来,使鲁迅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以鲁迅的生平为主线,以系列的方式展示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要是政治、文化和思想史的概况。虽然不全面,但从鲁迅独特的视角窥探其发展,却是真实而深刻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重要社会活动及相关社团、人物、书籍、出版物等。与鲁迅有关的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这种不拘一格的笔法,由点到面,融入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在有限的空间里充满了丰富的信息。在刻画鲁迅的同时,他身边的大部分人物和气质都得到了展现。林老师希望客观真实,对学人学人之争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也不会刻意贬低某一方。他秉承学术自由的精神,用史实说话。他注重史料的运用,而不是长篇的主观论述,在真实的历史细节中展现人物的本来面目。传记文学这种主观自由度很大的学术著作,林先生还是严谨的。林先生从1984年开始写作,到1989年写完,共80多万字。毕竟不是小说。可以让你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空,严格遵循史实,认真阅读和筛选史料,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没有毅力我怕你做不到。我感觉林老师一方面是受到鲁迅思想和人格魅力的启发,另一方面是对学术有一颗赤诚之心。他以顽强的毅力,花费了多年的精力和心血,才创作出这本书。这种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钦佩。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是没有意义的,这本书注定是一部杰作。或许这么说还为时过早,还是静静等待历史的检验吧。读一本好书,收获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知识,还有对优秀作品的认同感,会让你觉得特别舒服。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书。出书速度不比刘翔慢,数量更是惊人。可惜我看完之后总觉得被骗了。或者空洞里什么都没有,或者你淫乱颓废,或者你唱着唱着...这些东西都会消耗你的精力,消磨你的思想,浪费你的时间和感情,偶尔自己花钱买书,连钱也难逃厄运。空空洞和矫情的垃圾多了,扎实厚重的作品少了,文人雅士难免低俗。现在能坚守板凳,愿意脚踏实地好好学习的先生越来越少了。当学者们还追求“学术明星”、“学术超男(女)”等头衔的时候,我还能指望读到什么优秀的书呢?随便写完这篇文章,文峰并没有才华,他说的是我的心里话。是对林贤治先生的书和他执着的学术精神的一点敬意,也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点怀念。世界上的鲁迅能与日月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