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工艺品有收藏价值吗

共享wifi2022-07-12  7

【文仓阿来】古琉璃在国内收藏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呈现出一种迷离的光彩。“愿我来世得菩提时如琉璃”是一种追求清净明净的佛教心境,也显示了琉璃的独特魅力。

在古代,“玻璃”是现代玻璃的一个范畴,但有不同的配方。玻璃在古代被称为“琳琳”、“李露”、“琉璃”等。它是最早的人造材料之一,也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玻璃器皿在古代一直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明亮、透明、晶莹、润泽的特性,一度令古人神往,被视为无价之宝来追求或互相炫耀。

玻璃制造工艺复杂,是人类早期科技文明的代表,影响了显微技术、天文技术等多门学科。可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现在,环顾四周,玻璃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为它们如此普遍,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价值。

西周-春秋时期费恩塞玻璃珠串

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受玉器和陶瓷业的影响,没有发展成为主流,但其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玻璃史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艺术品一直是西方的主流收藏项目,而且价格不菲。从今天出土的中国古代琉璃资料来看,因其数量少、造型小、展示性和观赏性差,一直没有受到收藏者的重视。仔细思考,你会发现中国玻璃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和文化价值空。近年来,国内一批以玻璃为主题的博物馆相继问世,也可以看出一种玻璃收藏的趋势。

古代玻璃的审美演变

所有的古代艺术品都有其明显的年代特征,古代琉璃也是如此,所以必须提到琉璃艺术的审美演变,我们知道一件琉璃艺术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历史、文化、创意和艺术性。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技术,纵观中国古代玻璃的历史,商周的起源、汉商战争的辉煌、魏晋的动荡、唐宋的演变、元明的延续、清朝的复兴,无不与当时的社会政权、科技文化、经济外交等因素紧密重合。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自玻璃起源起就有仿玉的倾向,并且一直贯穿整个发展史。相对于西方艺术对外在形式的重视,东方的审美趣味更加微妙。中国古代的玻璃器皿大多简约内敛,注重内在的张力和寓意。当然,不同时代的玉器制作风格不同,琉璃也是如此。

周朝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时代。当时有毕、琮、琮、张、胡、黄六种礼器。其中,碧、黄常作为玉器佩戴。西周-春秋时期是中国琉璃的最初发展时期。玻璃配方不稳定,所以颜色不够纯正,气泡众多,器皿多为不透明,珠管造型极其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繁荣,百家争鸣。这个时代的玉器,刀工精美,线条流畅,主要纹饰是龙凤、纹、柿。半乳铅钡玻璃温润,釉壁多为谷纹,釉面剑饰多为柿基纹,做工严谨,充满朝气。其中以楚出土的琉璃墙为最多,可见当地的琉璃制作弥补了玉石资源的不足。汉代时,这些用玻璃工艺制作的礼器或装饰品的形状和功能都与玉器一致。简单的礼器造型被古人赋予了神秘的力量,流传至今。现代人佩戴的平安扣,来源于顾玉碧的造型。 

战国时期陶器釉蜻蜓眼

蜻蜓眼玻璃珠是古代玻璃器皿中最经典的一种,它是由“卷芯法”和“镶嵌法”相结合制成的。有许多蓝、绿、白玻璃胎,表面嵌有黄、白、蓝三层圆形眼饰,形似蜻蜓的复眼,故俗称“蜻蜓眼”。虽然这种珠饰起源于埃及,但战国时期的创意工匠将蜻蜓眼工艺发展到了极致,孕育出了独特的中国风。色彩布局规整,是当时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秦称霸全国,使各地工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更加发达。汉代张骞开辟了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大动脉,使长安经中亚到达罗马。此外,北方草原通道、西南佛教通道、南海通道等其他通道也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和商业交流。汉代玉器豪放博大,汉代八刀手法最为人称道。琉璃蝉、抱猪和翁仲都采用了同样的手法。汉代的釉面砖壁上往往覆有蒲纹,剑饰上也往往覆有兽纹,比战国时期更为粗犷豪放。

汉代蓝绿釉含蝉,鼻塞。

从汉代到三国、魏晋,罗马的玻璃器皿,如碗、杯、盘、瓶等。,出土于汉代墓葬中。说明当时对外交流多,器物风格也相互影响。这一时期的玻璃器具种类繁多,除了珍珠管配件外,还有玻璃容器、聚光镜、平板玻璃窗等器具。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繁荣、最发达、最开放的时代之一。它扩大了领土,对内统治国家,并有广泛的外交。唐代玉器具有创新精神、浪漫色彩和整体性的特点。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尤其是佛教色彩浓厚,如重视绘画、鎏金等工艺,多使飞人、胡人。唐代陶瓷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成为日用容器的首选。但金银器皿多用于宫廷,玻璃器皿多为进口。比如河北定县景芝寺、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的皇家礼佛用玻璃器皿,都是进口产品。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玻璃器皿制造非常有限。虽然当地制造的琉璃珠、饰品、丝带、发夹等。出土于唐代,材料不多。

唐代五彩琉璃珠

宋元辽金时期,世俗主义盛行,生活与艺术高度统一。玉器受写实花鸟画的影响,多以秋山、春水、童子花为题材,形神兼备。华丽的珍珠装饰在宋代成为一种时尚,这使得当地的玻璃吹制和照明技术在民间流行起来。除了瓶、壶、灯等玻璃容器外,簪珠、戒指等首饰产量巨大,许多史书都有民间妇女使用玻璃簪的记载。此外,宋代还出现了大型玻璃制品,如史书记载“五色琉璃灯环片径三四尺……,琉璃灯山高五尺”,可见当时玻璃工业的广泛应用。

明代镍白釉带

明代的釉被称为“药玉”。由于境内缺乏玉料,玉雕又有“厚而亮”之称,所以药用玉可以代替真玉进入服饰体系。当时所有的官员都在朝堂上,三品以上可以佩戴真玉,四品以下可以佩戴药用玉。如江苏扬州史可法皇陵的药用玉带摆件、香港关先生收藏的药用玉组摆件等。时至今日,从南北众多传世品中可以看出,明代玻璃业以珍珠饰品、耳环、发饰为主,产量大,品种多,流传广。可见薄胎吹制产品很少,估计还是没能克服国产玻璃脆、脆、不耐用的缺点。从山东博山圆明玻璃作坊的发掘现场,以及《明史·燕山笔记——刘力》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玻璃制品大部分是向朝廷进贡的,有一部分出口到边疆,还有一部分是专门出口的,销售范围极其广泛。

清代琉璃手镯

由于皇室的重视,清朝成为中国玉器文化的最后一个高峰期,乾隆作品成为精致刀工的代名词,玻璃器皿也是如此。康熙朝引进西方玻璃技术和人才,在机构办公地设立皇家玻璃厂,极大地提高了国内玻璃制造水平,达到了汉战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其中以康雍干三朝最为繁荣。到了乾隆朝,玻璃技术有点五颜六色,洒金、搅胎、雕刻、磨花、描色、描金、【qiàng】金等。,而玻璃套料、金星、画珐琅等技术无人能及。这一时期的宫廷玻璃艺术堪称中西结合的典范。以西方的技术和中国传统的造型、色调,其辉煌程度堪比西方国家同时期的玻璃作品。

民国银眉纹琉璃瓶

到了清末,崭新的玻璃制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玻璃大量从欧洲进口。然后进入国内工业化生产的道路,一直发展到现在。但是,普通的平板玻璃和玻璃器皿是不能纳入玻璃艺术品范畴的,数量多就是价格低的代名词。这样的工业产品没有内在的精神表达。

古代琉璃的艺术感知

技术和材料是艺术家表达审美观念和生命感受的工具,所有的作品都会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西方的艺术利用玻璃特有的透明性,配合相应的造型和制作技巧,借助光线,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东方琉璃有着浓厚的吉祥文化情结,这种情结可以通过包容、含蓄、谦和、简洁等传统寓意,以及历代宗教文化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来实现。

在这个世界上,当里外明彻,干净无瑕。“琉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更代表了一种精神和信仰,我们应该共同珍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022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