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的黄金时代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当时摇滚歌手和乐队层出不穷,吸引了很多歌迷尤其是年轻歌迷的关注。最早的当然是崔健,其次是唐朝,黑豹,窦唯,郑钧,许巍,汪峰...
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摇滚乐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加上之前的一些摇滚歌手,开始向流行音乐妥协。许巍和汪峰的所谓摇滚歌曲越来越流行,被越来越多的流行乐迷认可,但也受到更早认可他们的摇滚乐迷的批评。
但近年来,现场演出开始增多,一些过去的小众摇滚乐队开始被小众欣赏。随着《乐队的夏天》等现场音乐节目的火爆,这类乐队开始浮出水面,被更多的观众所认识和认可。
这是近年来的好现象。但说到摇滚文化,我们确实缺乏这方面的深厚土壤,所以无法实现80年代崔健的诞生。
我们真的了解摇滚乐吗?在许多年轻的岁月里,演员王刚在一个节目中无意中谈到了中外摇滚乐。他说他感觉有些外国摇滚歌手在表演的时候真的很疯狂,而中国摇滚歌手是在装疯卖傻。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戏言,但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问题:为什么观众会有这种感觉?我们是真的懂摇滚音乐,还是假装懂?
这和中外摇滚文化的土壤问题有关。
中国摇滚文化积累不足崔健1986年横空出世演唱《一无所有》空。一方面,他的唱功和表演令人震撼;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和文字爱好者关注这种摇滚形式的结果,让崔健一夜成名,后来被奉为传奇。
但是真正的摇滚不应该只是这样出现,应该是建立在很多小表演逐渐升温的基础上,而不是突然爆发一个宋立科崔健,所以中国的摇滚文化缺乏积累。也就是说,当时的摇滚乐在中国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文化。
摇滚文化的缺失,让当时的中国摇滚人的表演更多的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模仿,而不是真实的内心表达。歌手如此,对于摇滚粉丝来说只能是一些盲目的欣赏和崇拜。如果皮肤不存在,头发会怎么附着?
但是那段时间有关方面对这种音乐风格比较开明,没有管,所以出现了大量所谓的摇滚青年和乐队,中国摇滚音乐呈现出一定的色彩。
一些小众摇滚乐队已经开始走进房间。最近十年,有关方面对音乐有了更多的控制,从歌词到旋律,还有音乐人的发型、服装、纹身。所以很多摇滚乐队,比如只能生活在半地下的状态,不可能进行太多的商业运作,也很难被更多的人知道。
由于“乐队之夏”等节目的出现,一些以前小众的摇滚乐队进入了房间,获得了更多的曝光率,实现了更大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音乐迷来说,他们的耳朵多了一个选择。
但从《乐队的夏天》的呈现可以看出,导演们还是很谨慎的:演员身上的纹身要用胶带粘好,脏辫子要包好,乐队logo要改,部分歌词要临时改。
不难看出,我们的摇滚乐队要展现更多的表达自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来。
我不能停止娱乐。我是郑局长。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