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工人

后鼻韵母2022-07-12  24

六七十年代,农民要离开农村去当铁饭碗工人,主要是地方组织说了算,就是生产队、大队、公社推荐,部门里谁需要人就联系公社。作为一个年轻人,只要受过教育,哪怕只是个初中生,在队里表现也很好,经常参加当地的社会活动,也有些名气,尤其是贫下中农的孩子,党员,复员军人,革命家庭的后代。当然,也有一些个人参与其中,比如大队干部、生产队长的子女,这叫照顾或优惠推荐。当时群众觉悟很高,觉得正常的时候总要闹什么不公平,到处叫苦,尤其是后来的知青,靠着一些关系进城参加工作,没有农村人去反对。关系后门主要是知青落户后开始的,主要是因为生病或者照顾父母等原因。以前除了个别职业,大部分都是按照身份和表现来处理,政治表现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主流。

我是在毛泽东时代从农村被转移到城市的,这与此无关。文革时我才高二毕业,但政治历史清晰,在农村各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多次被公社书记点名推荐,作为工人和供销社服务员被婉拒。最后通过教育部下乡做了重要人物,才进了教师队伍。无论是文革时期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在工作中的表现都被评为先进,省市及以下各级都有。有人曾经在百科评论里污蔑我农村人文革。我可以告诉你,你在胡说八道。虽然我的学生中有很多农民和下岗工人,但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都是基层的领导干部和老板、经理。特别是其中一个曾经活跃在体育界。他在韩国东运会上的长跑,曾经和那个国家的运动员金钟泌一较高下,在美国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了所有高校的第一名。他的荣誉包括我的努力和汗水。像我这样奋斗在祖国各行各业的年轻工农有很多,被推荐的、表现比我好的也有很多。所以当时的推荐工作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显著的,因为推荐工作坚持了德才兼备的方针政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980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