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修身、谦让的精神。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虚心好学的精神,选择优秀的人,追随他们;另一方面,改变自己不擅长的人,自己不擅长的时候向别人学习,反省自己,这才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这样,无论谁善于与人相处,都可以互相学习。《论语》中记载,有一次魏国公孙超问子贡,孔子在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贤的教导留在民间,圣贤知道它的大点,不敬虔的人知道它的小点。都有古圣先贤之道。
“师傅怎么不学了,还叫什么师傅?”(《论语·张子》)他随时随地向每个人学习,任何人都可以做他的老师,所以“和畅有其师”,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有很多记载,如孔子入祠堂,《万物问》(《论语·八卦》);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我从人开始,听其言,信其行;今天,我是一个人,我听他的话,观他的行。
给予和改变才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告诉孔子,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能“闻一而知十”。子曰:“佛如佛。我和你一样好。”(《论语·公冶长》)体现了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和态度值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而从之,改其不善”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一个重要的人际相处原则。注意随时学习别人的长处,随时学习别人的短处。自然你会更多的看到别人的优点,善待他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这不仅是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最佳途径,也是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人并不总是能做到。人们经常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经常把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看得比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还多。还是只看自己的功过,所以重温“三人行”,一定要向我学习。选择好的跟随,改变不好的。“认真把握它的深刻内涵,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答案来自网络。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