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脑筋急转弯


孔子,名叫邱,本名。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的政治思想理论非常复杂。他以“仁”为核心,主张仁要“爱人”、“忠恕”,强调“复礼”、“正名”,以维护贵族等级制度,但也同意修改一些古代的礼。

在教育方面,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总结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学”与“思”相结合,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不怒,不怒,不懒”的教学方法。(注:这些方面在现代也要考虑和尊重)。

在文学思想上,孔子既主张“为君”、“为父”,又要求“怨”、“刺”腐败政治。他的“圆满”论和“修辞、修养”论正确阐述了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盛、观、群、怨”论全面概括了诗歌的特点、社会功能和价值,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孟子,本名柯,是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他也是孔子的弟子。

在政治上,孟子主张“王法之前”。他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学理论。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民作了一定让步。(与孔子不同)。

孟子反对以武力争霸,认为只有不嗜杀的人才能统一天下。虽然其目的仍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但在当时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孟子还提出了“性善论”,肯定人性本善,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孟子主张社会分工,但由此衍生出“劳者治其人,劳者治其人”的论调,主张“万物为我”,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形成了儒家哲学中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知人论世”和“逆其意”的文学批评方法论,常被后人引用。

《孟子》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艺术作品,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特殊的散文集。其散文气势磅礴,富有情感,逻辑性强,雄辩从容,尤其擅长比喻,用生动的事物和语言阐述复杂的道理。对后来的韩愈、柳宗元、苏轼等散文家影响很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969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