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来职往是干嘛的

石榴籽能吃吗2022-07-12  21

大概有这几点:

1.天时地利人和。“事业到事业”于2010年12月10日推出。得益于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共同努力,以及新近热播的《非诚勿扰》,左手求职和右手婚恋的结合,让《事业归事业》这个节目一下子脱颖而出。

2.定位准确。职来职去一直定位于大学生群体。其实当时这一点内部一直有争议。因为大学生意味着参赛选手经验严重不足,同质化看点多。与同期的《只有你》相比,后面的参赛选手很多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然后重新寻求新机会的求职者。所以相比较而言,“职对职”的专业性会相对较弱,玩家与人才的交流感也会较弱。

但最终还是坚持把自己定位为大学生,至少绝大多数求职者都是大学生,这也让节目因为参赛选手的朴实而显得非常真实。更重要的是,节目的主要受众不仅仅是大学生。还有大量的高中生。于是“跳槽”成为高中生进入大学,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的伙伴。7年,当年的高中生观众早已大学毕业,步入职场,而现在的当年的大学生,事业有成。一个求职节目,其实变成了陪伴节目,变成了一群人的集体记忆。

3.见证每个人的成长。“跳槽”除了求职者的成长故事,其实还有主持人和那些行业人才的成长故事。

从一开始李湘用力过猛、主观情绪过度,到后来的温情、冷静、理性,观众见证了一个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自我蜕变。你熟悉的行业专家,观众也在见证每一位行业专家的成长与进化,从克制的表情到金句,再到自己职业道路的改变。

4.平等。事实上,这就是冷前面提到的“灵魂”。《求职吧》可能是唯一一档让所有行业人才或老板全程站着录制节目,始终与求职者保持平等对话的求职节目。其实有必要告诉你,这真的是我们在节目创作初期就坚持的设计。追求与求职者的平等对话,是我们当初设计节目时希望表达的。

所以基于这几点,在2010年诞生了《事业归事业》,并且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最好的2011年,还获得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综艺节目”的奖项。该节目还走进了许多学校的课堂,成为教师的教材辅助,成为传媒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题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962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