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研究比其他人更深入,但他没有领会《易经》的精髓。他还是浮在表面层面,还是没有理论和规则的解读《易经》。我从他的解释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但我完全同意。比如他在爻序中仍然采用了传统的错爻序,而我通过事物运动循环的规律和数学方法重新排列了爻序,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合理的结果。今天就发表在这里,供大家研究判断,同时也把它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发表在这里,供大家对比。我的新六芒星序列是:
教授曾经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做出了很多贡献,取得了很多成就。如果说“曾仕强教授总结了人们的智慧”,有正确的一面,也有我不能认同的一面。其他方面不敢评论,因为没有研究,没有结果。不过,我可以表达一下我对易经研究的看法。
曾教授对《易经》的研究比其他人更深入,成果也不少,但总的来说,他并没有触及《易经》的本质,揭示《易经》的深刻内涵。他对《易经》的解读停留在文字层面,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解释。他对《易经》的解释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我对曾教授没有任何不敬。反而看了很多曾教授的视频,启发很大。在这方面,我很感谢曾教授。同时我也发现了曾教授讲解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他对《易经》的解释,还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没有把六十四卦作为一个整体,从所有运动的角度对它进行整体的解释,包括对卦序的解释。
传统的易经卦序是错误的。曾教授未能从事物运动规律、哲学和数学的角度纠正这一错误,而是继承了这一错误,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释《周易》。同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曾教授也未能解释清楚,而是一笔带过。比如八卦的解释没有上升到事物运动周期的高度,元亨利贞的解释没有上升到四象的高度,等等。
在此指出曾教授《易经》诠释中的问题,并非贬低曾教授,而是回答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术问题的严肃。在学术上,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改变对他学术水平的评价,更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充分肯定他的成就。
我对《易经》的解读和曾教授的有很多不同。我写了一篇65万字的专著,现在正在今日百科和天涯社区上连载。预计出版200集左右,现在已经出版到158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下,欢迎指正。在这里,我先把我新编排的六爻序列向公众宣传一下,希望有识之士评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