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号取土返回成功,这个月球土到地球后会不会有很大的辐射?


嫦娥五号历经千辛万苦带回来的月岩有放射性吗?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了2公斤的土壤。到底有没有辐射?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有人认为这种月壤被月球表面未受保护的区域辐射了几十亿年。就算一开始没有辐射,现在也变成了放射性。带回这么多月壤还安全吗?

辐射会“传染”吗?被辐射后,东西也会被辐射。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这是人类语言中的“感染”。并不是说那些地区在核弹爆炸后尘埃落定被污染后就成了核污染区。没有辐射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这里我们有一个概念必须纠正。放射性尘埃的沉积和放射性污染与所谓的“感染”无关。比如一颗老鼠屎扔进粥里,估计这锅粥没人能吃!但是把这老鼠屎甩到锅边对这锅粥没什么影响,就是有点恶心!

虽然放射性不能这么理解,但道理差不多。下面我们从放射性物质释放的物质来分析一下有没有关系。我们常见的辐射都是重核物质或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有以下三种:

1.阿尔法粒子辐射:放射性物质经历阿尔法衰变,它辐射氦核。虽然有一定的杀伤力,但已经没有放射性了,也就是说辐射的能量耗尽后就变成了氦。另外原子核很重,辐射距离很近,容易被遮挡。

2.β粒子辐射: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放出高能电子或正电子。是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但本身不具有放射性。辐射后,其他原子核被俘获,对环境没有影响,但可能带静电。

3.伽马辐射:这是原子核衰变或原子核被激发的辐射。它具有极高的能量,对人体非常有害。然而,与其他种类的辐射一样,后续物质不具有放射性。

所以放射性物质被辐射后,是不会被感染的。材料还是材料本身,不会变得有放射性!除了一种辐射:中子辐射!

中子是原子核中的粒子。它有一个特点,原子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可能变成放射性同位素,或者中子衰变后变成另一个元素号+1的元素。这在核裂变反应堆或者聚变反应堆里叫嬗变,大致就是一种物质吸收中子后偷偷变成另一种物质!

是中子和裂变反应堆开始裂变的关键,现在正在攻克的氘氚聚变也有中子辐射。重水堆里的中子可以把铀-238变成钚-239,后面聚变堆里的中子可以把锂-6变成你梦寐以求的氚,所以中子有这么神奇的功能,如果你愿意,可以把石头变成金子!

来自太阳和宇宙的辐射中有中子辐射吗?

由于中子可以把很多物质变成放射性物质,只要确定两个问题,月球土壤接受的辐射来自宇宙和太阳,太阳上发生两种反应。一种是质子-质子链式反应,其过程是氢同位素结合形成氘,然后氘聚集形成氦-3,再由氦-3结合形成氦-4,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中子产生。

质子链式反应

另一种可能产生中子的方式是碳氮氧循环,在太阳中也提供能量,但只占不到10%,它不产生中子。另一个问题是,自由中子是烫手山芋,会在恒星内部被俘获,而红巨星内部正在发生慢中子俘获过程,这是吸收中子后产生重元素的重要方式。

从宇宙射线来说,中子的可能性更低,因为15分钟内自由中子会在β衰变后衰变为质子。因此,在宇宙辐射中,所有这些粒子在旅程中都变成了其他粒子。当然也有朋友可能会提出,这些粒子都是以光速运动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自由中子衰变

但实际上,由于中子和质子的质量相当大,所以它们可以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宇宙中穿行,但却达不到光速。所以除了太阳,其他恒星即使以很高的亚光速向地球发射粒子,其时间也会远远超过中子衰变时间。

所以不存在月球土壤蜕变成放射性物质的可能性!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我们已经从月球上收集到了放射性物质,这是100%可能的,因为月球诞生的理论认为,早期的地球被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亚撞击,飞入太空的物质空逐渐形成了月球。所以理论上地球和月球的物质相当相似,所以在月球上发现放射性物质很正常。

吕姆克尔火山附近的岩石相对年轻,早期月球的内核冷却得更早。一般科学家认为它在35亿年前就停止运动了,所以月球上的大部分熔岩都有35亿年了。然而,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吕姆克尔火山在25亿年前爆发过,所以那里挖掘出的岩石非常年轻!

阿波罗15号拍摄的伦克山

所以,这种放射性不是关键。毕竟只要是石头,就总含有放射性元素,能给我们多少个月亮的谜团才是关键。不,嫦娥五号已经被收藏了!

当然,月球的岩石会有一些重量上的差异,但是质量上没有差异,而其他的特征根本不会改变,除非是被地球环境污染了,所以要隔离保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936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