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岳麓书社出版的30卷《曾国藩全集》引起国外评论:“其重要性可与中国发射一枚新导弹或卫星相提并论。”随后,唐的小说《曾国藩》引发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曾国藩热”。从曾国藩这样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中,人们学到了很多政治智慧、实干精神和为人之道。在喧嚣中,我们也能听到一些沉浸其中的学者的声音,他们循着曾国藩的奏章、书信、日记、诗词,深入到一百多年前中国士大夫生活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对现阶段中国的真实面貌作出独立的判断。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必不可少。但是除了这些因素,自己的心态也很重要。曾国藩才华平平,但却是一位伟大的大臣。他被认为是现代唯一的圣人。他的成功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曾国藩的日记中,他记录了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三种心态:
第一,千万不要谈恋爱。
曾国藩认为,沉湎于过去的成就,就会止步不前,难以成大事。如果满足于过去的认知,就无法接受新的观念和知识,使自己目光短浅。后悔过去的错误,你会胆怯,但无济于事。人们应该抛弃过去的成就,保持谦虚的态度,拥抱未知的知识。曾国藩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支配和谦让同事。曾国藩待人接物的态度一直很受别人推崇。别人评价曾国藩,都说跟他交往感觉像个春风。
第二,当下不杂。
过去无法改变,未来无法预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专注于现在的一切。曾国藩认为,做事一定要心无旁骛,不受杂念,才能做到最好。把塔修到塔尖,把人摆渡到河边。做事最忌讳三心二意。如果你没有毅力,你最终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曾国藩有读书的习惯。他一页书都没看完,坚决不肯看下一页,没看完坚决不肯再看一本书。知道自己天赋不高,只能加倍努力,弥补和别人的差距。事实证明,普通人即使努力也能有大作为。
第三,未来不受欢迎
曾国藩的做人宗旨是“莫问有所得,但求实干”,这是他内心的写照。他告诫自己的孩子,做事要专心,不要去想会带来多少。只要你尽力了,就算最后失败也没什么好后悔的。
很多人做一件事的时候,都是半途而废,失败了就接受不了。成大事者都熟知一个道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好自己的本分,成功不强求,顺其自然就好。
过去不爱,现在不迷茫,未来不欢迎。做到这三点,成功就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