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就董仲舒的“推翻百家,独尊儒术”而言,其优势在于有利于维护阶级统治,确切地说,有利于维护一家一姓的国家。因为它的主题与《周礼》一脉相承,根本途径是在全社会建立一种主流的思潮,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阶级秩序,把所有人的言行都纳入这种秩序之中,比如“君权天授”、“君臣父子”——儿子听老子的,大臣听皇帝的,皇帝听上帝的——这样皇帝家最方便省心。
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利用官方权力排斥异己,消灭不同声音,只留下有利于维护世界阶级统治的思想,代价是扼杀整个民族的思想活力、创造力乃至朝气。换句话说,一个民族的未来,将会换来“家天下”的稳定。
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益一时,无益一世。
一,这一理论的背景
西汉中前期,儒学的地位其实很尴尬。虽然比先秦时期好一点,但还是左右为难,因为当时法家和道家是最流行的。他和刘邦一样,没有自己的文化,靠武艺得天下,所以看不起那群天天搬弄文字,搞玄学的儒生。他不仅管人叫“正气儒”(估计是从“正气”来的),而且一见面就脱下他们的帽子往里面撒尿。但后来,他第一次尝到了儒家思想的甜头,这是叔孙通定的“礼仪”。老先生按照《周礼》的规定,制定了很多“趋”“叩”等繁文缛节,强迫大臣们学习。几次之后,周波和樊哙都不敢随便和刘邦开玩笑,甚至没大没小。通过“礼仪”,孙同划分了君主和臣民的等级和秩序,显示了皇帝的威严,也让刘邦第一次享受到了做皇帝的乐趣。实际上,刘彻也不喜欢儒家思想。他最喜欢的是法家第一,所以郅都、张汤等酷吏大行其道;其次,他喜欢能打仗的人,所以卫青、霍去病和赵充国脱颖而出。然而,刘彻毕竟有很大的天赋。他敏锐地意识到,仅仅靠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来治理国家是远远不够的(秦始皇就是一个典型),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同样重要(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多少有点接近这个意思,但一方面太肤浅,一方面又太霸道)。这个时候,董仲舒出来了,恰逢其时,两人相遇,中国官方的意识形态从此形成。
二,这一理论的积极作用
限于篇幅,我不提儒家的仁义中庸等一般理论。在这里,我只简单讨论具有普遍意义,与中国基本社会关系密切相关,起纽带作用的部分。
在西方社会,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和对契约精神的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所以他们总是强调自己物质利益的平衡和不冲突,却很少考虑我们最重视的情感联系。
我们儒家文化不一样。首先,它诞生于农耕文明。农耕活动的群体特征,一开始就把人置于社会关系之中。也就是说,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不是孤立的。从家庭到社会,他们一直非常重视血缘和情感的纽带。其次,从“父子”到“君臣”,从亲情到民族感情,从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儒家自下而上建立了一套结构良好的社会网络,再通过官方的“认证”,进而上升为国家社会制度。今天,除了家庭观念是影响我们社会行为的最大因素之一,从家庭提升到国家的利益关系保证了我们民族从家庭荣誉到集体荣誉再到国家荣誉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最终带来了一个民族的内部凝聚力。所以我们国家从黄帝时期的一个弹丸之地开始,逐渐扩大到今天的样子。虽然经历了几次外敌入侵和分裂,但基本保持了思想独立、文化延续和领土完整,而没有像古罗马、马其顿、波斯等帝国那样仓促而短命。
三,这一理论的负面影响
(1)维护专制皇权。专制对皇帝来说是一件大事。从周公、孔子、韩非子到董仲舒,他们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也因为他们“杰出的工作成就”,孔子进了庙,封了爵位,吃了冷猪肉。然而,这是人民的噩梦。首先,在专制制度下,法治是空,因为除了“刑不上大夫”之外,最后的投票权都在皇帝手里。比如“我爸是李刚”就是这种思想的遗产。其次,在专制制度下,人权是以空来讨论的,所有的话语权都掌握在一个姓的手里。遇到好皇帝(比如唐太宗)还好,胡亥、萧宝娟这种人哭都无处可去。第三,专制制度下,民主是空说话,“一言堂”,领导说了算。民主怎么来?
(2)思想的压制。这其中的恶劣影响甚至比皇权的维护还要恶劣,如前所述,因为它影响的不是哪一代国家,而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思想和学术的大爆发,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是民国时期,因为皇室的衰落。中央权威的丧失,不仅导致行政控制力的减弱,也导致思想和言论控制力的减弱,即葛优所说的“人心涣散”。与专制相反,这是统治阶级的噩梦,却是文化的春天。于是,道家、法家、墨家、儒家、名家、军事家、圣人、阴阳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国文化史上迎来了一次“大爆炸”,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至于20世纪初的那个,虽然也体现了“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但也只能算是对春秋战国“大爆炸”的一次集中“消化”,也就是还在老祖宗指定的圈子里徘徊,几乎没有向前迈一步。
可惜,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类似的情况只发生过两次。更多时候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的“八股文”,清朝的文字狱。在这些意识形态打压活动中,如果说前几个相对温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只是针对那些把他骗到长生不老的方士、魔术师),那么康熙在最后一个“我的清朝”开始的“文字狱”就是无原则的,甚至是全无人性的。它通过血腥屠杀的白色恐怖实现了对主体身体和思想的“双重控制”,从而彻底丧失了主体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那群鞑靼人得逞了,到清朝灭亡的时候,不仅有很多“老幼”因为做不了“奴隶”而捶胸顿足,自尽,而且痛苦万分,企图再次自尽,甚至造成了全国“万马奔腾”。
为什么?
这个民族经过200多年的束缚,不仅丧失了部分语言能力,也丧失了思想活力和创造力。先不说政治、经济、科技、军事都落后于西方。以文学为例。我们一向以春秋百家、唐诗宋词、元曲、金文为荣。整个《我清》你有几篇文风和文章?那,曹雪芹,然后还有谁?
所以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皇权之福,民主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