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快递费能做到多少

喜鹊的叫声2022-07-11  16

快递行业。

去年年初,我从乙方以前的咨询公司调到甲方的快递公司做策略。当时猎头姐姐给我描述了这个行业的美好前景,加上之前的一些肤浅知识,我就踏入了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以前隐约觉得这个行业应该受益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这几年应该发展的不错。进来后才知道,这几年挺好的,年均业务量增速50%以上,年均业务收入增速40%以上。这是什么概念?比如每年双11,大家都想买买买。因此,为了应对快递量的突然激增,快递公司不得不采购相应的设备,招聘相应的人员。这些新增加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远远超出了通常的需求。不过没关系。到第二年第二季度,这些设备会慢慢用起来。也就是说,从第二年第二季度开始,几乎每天的快递量都等于前一年双11的日均量,以此类推。

2011年,也就是差不多5年前,中国的快递量还不到美国的一半。经过5年多的发展,中国的快递量几乎是美国的3倍,中国已经稳坐世界快递第一大国的宝座。在国家邮政管理局刚刚公布的2016年数据中,我国快递物流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业务收入合计3974.4亿元,同比增长43.5%。

那么这种增长速度会持续多久呢?个人认为,根据大家在buy buy的购买热情,三四线城市网购渗透率的上升,以及生鲜电商、家具电商等新品类的兴起,这种增长至少会持续两到三年。三年后呢?根据我的经验,在这个时代,3年以上的预测不是战略问题,而是占卜要考虑的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这个行业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就是“上市”。先是申通快递上线,宣布借壳艾迪西;YTO运通紧随其后,宣布借壳大杨。后来,顺丰和大云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宣布自己的借壳计划,甚至ZTO快递赴美上市,与UPS、联邦快递等快递巨头同台竞争。非常热闹。于是在一年之内,由空给股市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快递板块。这个板块也是妖股充斥。先是在高台上,然后跌到谷底,让投资者和分析师无所适从。

申通股价

其实也不能怪密不透风的资本市场。甚至很多业内人士都无法准确说出我们公司的价值。中国所有的快递公司都是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加盟快递公司创造性地出现了。国际快递物流巨头如UPS、FedEx等是依托传统企业B2B、C2C的包裹信件发展起来的,以完全自营的体系运作,与我国快递企业(顺丰除外)的现有模式有很大不同。于是,资本市场失去了参照物,变得无所适从。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当机构和投资者逐渐熟悉快递公司股价的波动区间后,快递公司的估值会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

2016年,这个行业还有一个词不得不提,那就是“转型”。各大快递公司都知道行业利润越来越薄,竞争越来越激烈。接下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淘汰合并。一方面,大企业利用上市的机会巩固先发优势,构筑有技术含量的护城河,如快递、冷链、终端零售店、国际零部件、物流机器人等。反正在物流行业,除了航运,其他的都要涉及,说不定未来的爆发式增长点就在其中。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开始向特色化、专业化转型。说白了就是避免和同维度的大企业正面交锋。你打你,我打我的。真的不行。我这个小企业,不会被淘汰,最多被收购(参考苏宁收购田甜快递)。

那么2016年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情况如何呢?一句话,就是“大佬的盛宴,村民的奋斗”。快递公司的上市,让这些公司的掌门人财富飙升,不少跻身富豪榜前列。《福布斯》公布2016年中国富豪榜的时候,恰好这些快递公司的股价最高,很多快递行业的大佬都排在富豪榜的首位。其中顺丰掌门人王卫排名第四,资产仅次于王健林、马云和马花藤,超过丁磊和李彦宏。

另一方面,一线员工的奋斗。首先澄清一下,我说的奋斗,不是指少赚钱,而是赚钱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以一个普通快递员为例。以前每天配送50个快递,赚100块钱。现在每天配送80个快递,收入120元。如果是加盟企业,加盟商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努力承接更多的业务,开辟新的渠道,嫁接新的终端功能。相信新的一年,一线员工会更加努力,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增长。对了,如果有打算从事快递行业的孩子,一定要瞄准龙头企业。这是一个强势行业,待遇都一样。想想之前顺丰以2000万年薪的天价从麦肯锡引进高管,到处都是水。

看到有不少朋友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我就跑个题,不限2016年,说说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

有朋友问阿里的快递物流对其他快递物流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就从这个出发点开始。其实中国快递行业为什么会这样,跟阿里有很大关系。中国的快递部分大部分是电商,阿里贡献了大部分。但是,阿里出现的太晚了,但是发展的太快了。按照国外快递的发展逻辑,末端站和中转中心的建设肯定跟不上阿里的发展速度,所以阿里明智地依靠了加盟制快递公司。加盟快递公司灵活、便宜、发展快,和淘宝、天猫上卖的产品相匹配(很难想象一个20块钱的东西快递要10块钱)。

而加盟的快递公司有一个天然的劣势,就是不可控。这些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大多取决于配送和投递端的加盟商,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中通服务质量不好,有人说大云不好的原因。其实这是一个很随意的事情,和快递公司是什么关系不大(考虑到目前为止加盟快递公司的控制力没有质的区别),都取决于当地加盟商的水平。也许这个加盟商今天是中通的加盟商,明天就会成为大云的加盟商。

那么,随着电商服务的升级,快递是电商消费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阿里要想办法控制快递质量,同时快递价格不能太高,于是菜鸟物流和阿里参股快递公司出现。经常发邮件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去年阿里推出了一款叫“菜鸟裹裹”的产品。这个产品的逻辑就是打乱各个快递公司的壁垒。寄件人可以在手机app上发布邮寄信息,每个快递员都可以自由抢单,并获得抢单奖励。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产品的推广力度还是蛮大的,用户每周六可以免费送一个快递。这个产品表面上看是快递行业滴滴的逻辑,但是仔细想想,对快递公司的冲击还是挺大的。说明拿包裹的快递员可能不受快递公司控制——这个逻辑其实很好解释。看看现在的出租车行业。

另外,按照阿里的风格,据我所知,阿里参股的快递公司阿里,仍然积极参与快递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企图将这个行业标准化、规范化(这也更符合阿里的标准)。此外,阿里也在搭建各种框架和体系,从公司到产品,比如菜鸟联盟、橙诺达等等。这种深层次的捆绑,在目前这种快递严重依赖电商的情况下,会让快递企业更加“马头”。

那么快递公司应该怎么做呢?似乎他们永远没有发言权。仔细一看,线上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寡头垄断,掌握着大量的客户流量和相关数据。凭借其技术优势,它有颠覆许多传统商业模式的潜力。一是快递公司试图突破自建的线上电商平台。几乎每个快递公司其实都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但是几乎没有流量,稍微有名一点的还是顺丰优选。既然这条路不通,那还有一条路,那就是下线!

线下零售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巨头很少,没有垄断。是快递公司争取话语权的另一个战场。如果他们依托现有的本地网店,也可以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顺丰一直推骇客店(现在顺丰的首选店),这是一个从线下切入,反向打开线上的逻辑。而且,如果推广这种商业模式,快递的送达时间将大大缩短:快递从商家到终端消费者的时间有多短是有限度的。而通过线下门店获取该区域消费偏好和规律的快递公司,可以提前在门店备货。客户在网上下单,快递员可以直接从门店发货,也就是“最后100米”的事情。

所以,毫无疑问,未来几年,我们会见证快递公司推自有品牌的线下零售店,这些店应该是非常贴近客户群体的,甚至开在社区和校园里。

其实如果你再进一步看,快递公司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器,那就是可以“敲门”的与客户互动场景。这样的互动场景,想象空间巨大空。比如我们为什么经常想去商场买衣服而不是去网上买?只是我们可以在商场里随意试穿,找到尺码合适,上身效果最好的。但是如果可以把商场搬到自己家里呢?购物时,我们可以在电商平台上做初步筛选,看中自己喜欢的衣服款式,然后一次性拍下所有可能合适的尺码,再由快递员送货上门。快递员可以在门外等你试穿最合适的,然后把剩下的一次性打包用逆向物流寄回去,所有费用都包含在内。价格甚至比商场还便宜。这样想是不是很诱人?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快递公司在这个场景上也可以做很多文章,这也是我对快递柜评价不高的原因。快递柜的普及,会让快递公司失去这样一个与客户互动的珍贵场景,失去很多商机,失去树立品牌形象的机会。以后有时间的时候,我打算开一个专题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想,读者中可能有对快递公司股票感兴趣的朋友。今天我想谈谈我个人对资本市场快递板块的看法。

前面说过,随着2016年各大快递公司的上市,二级资本市场又多了一个快递板,有空。其中顺丰、申通、童渊、大云在a股上市,中通因为VIE股权结构在美国上市,多家二线快递公司计划未来3-5年完成上市。但由于中国快递发展的独特性——依托电子商务发展,多为加盟企业——资本市场一时难以找到可靠的参照物。结果去年年底股价经历了大幅波动。除去热点题材的炒作,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投资者的迷茫。

我还是先把我的观点放在这里,后面再说原因:我觉得快递板块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板块,可以投资3个月到一年。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基本面良好,盈利预期值得期待。上周,各快递公司公布了2016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可以从财务层面看一下各家快递公司交出的答案。

顺丰:预计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6亿-27.5亿元,比上年增长52%-69%。

童渊: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3.5亿-14.5亿元,同比增长88%-102%。

申通: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2.4-12.5亿元,同比增长62%-64%。

大云: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1.6-12.2亿元,同比增长1.2-1.3倍。

可以看出,目前快递公司的利润增长一般来自行业红利,这个行业基本是向好的。相对于其他大部分行业来说,这个成绩还是比较亮眼的,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1-2年这个利好基本面不会改变。

2.题材炒作点多,持有过程中容易遇到短期炒作点。众所周知,在中国的二级市场,完全靠基本面做投资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说快递板块可以长期持有?其实这也是一个等风来的过程。如果在持有过程中能遇到这样一波题材炒作也是极好的。

快递涉及的行业很多,大部分都是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有很多想象空。很多线上的商业模式创新,都需要线下通过快递来实现。以前只有互联网公司单方面讲故事。现在,快递公司上市了,也开始讲故事了。套用同样的逻辑,其实很容易形成“快递+”模式的故事,形成新的炒作题材。

即使没有炒作主题的新模式,每年都会有“双11”,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电商促销节。资本市场不可能坐视不管。可能这样的事件前后什么时候会有一波机会呢?

3.行业整合是趋势,上下游延伸不可避免,MA整合不可或缺。也是一种等风来的逻辑。这种事情需要提前埋伏。

在发达国家,快递行业需要规模效应,所以一定是寡头垄断。理论上一个市场不超过3-4家行业巨头。CR3或CR4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可以占到80%-9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CR8占80%,因此行业集中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果参照国际快递公司的发展历史,这种行业整合必然会涉及大量的重组和并购,而上市的快递公司在最近两年应该主要扮演收购方的角色。

此外,对标国际快递巨头,如UPS和FedEx,现已发展成为综合性供应链集成商,产业遍布金融、货运、冷链、供应链合同物流等等。可以想象,中国的快递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一定会向上下游延伸。跨行业的并购也不可避免。

以上是我看好快递板块的原因。虽然很多人说相比国外快递公司的股票,中国快递公司的股票被严重高估,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这些人都是从市盈率的角度出发,但是看不到好的盈利增长预期,看不到丰富的题材,看不到并购的可能。

综上所述,单从行业板块来看,我个人更倾向于快递股。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如果你对快递行业有其他的兴趣,欢迎交流讨论。

看到很多人在评论里提到快递柜,我就重点回答一下,给出我的看法。

我们不得不承认,快递是否送货上门,确实没有统一的标准。毕竟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喜好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不过我更喜欢门到门的模式,而不是快递柜,原因如下。

1.快递柜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别看一个小小的快递柜,成本很大,包括开发成本、场地成本、维护成本、电费等。而相对成熟的收入项目只有两个,快递收费和利润已经很薄的广告收入。

相对于相对稳定的支出,这个收入项是否不稳定,风险大?当然,市面上也有各种推广快递柜的蛋糕,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特别靠谱的盈利模式。

2.客户习惯的脆弱性。很多人说快递柜可以培养收件人的习惯。当大家都习惯使用快递柜的时候,那么这个市场就会崛起。其实仔细想想,就算退一万步讲,大家真的都习惯用快递柜了,这种习惯的坚持是不靠谱的。

比如站点费上涨,快递柜就搬到小区外500米;换句话说,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快递柜放在超市最里面(国外自提的普遍做法);这个时候客户还会想用快递柜吗?如果这个时候恰好有一个快递可以保证送货上门怎么办?所以客户用的不是快递柜,而是某个位置的快递柜。

3.放弃快递的核心价值。快递的核心价值有三个,安全、及时、服务。那么,快递员将快递放入快递柜时,有两种情况:

收件人在家——此时三点核心价值完全丧失,无法实地考察。最后100m没有完成,接收方没有验证。

收件人不在家——那么相比替代方案(放在物业或者再送一次),安全性和服务都丧失了。

虽然评论里有人提到是因为女生一个人在家,不习惯快递员上门,但其实这完全可以通过替代方案解决,比如放在菜鸟驿站(顺便说一句,菜鸟驿站并没有失去互动场景,只是把互动场景转移到其他店铺,为线下店铺引流)。

4.最后说一下交互场景,这里的商业想象空太大了。如果有一支可靠的高素质快递员队伍,可以承载的业务会很多。其实我之前说的试穿衣服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实互动场景的例子很多。例如,JD.COM的在线电话卡购买业务要求快递员在送货时上门进行身份检查。

至于等一个顾客试穿衣服的例子,我们来初步计算一下。4张票在发送端发货,3张票逆向物流发货。如果快递员在门外等半个小时以上,那么正常情况下,差不多半个小时就送7-8张票,成本相当。如果是邮费的话,这7张票送到一个大客户手里的价格总共是25元左右。对于一些品牌来说,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节省了发货和退货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

除了增值服务,互动场景对于加深客户的品牌认知也非常有效。即使在这个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也离不开线下和线间的碰撞和互动。为什么顺丰的品牌认知度高?相信和顺丰快递员统一整洁的服装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分不开的。当然,如果有一天SF愿意在自己的制服上打其他公司的广告,我想效果应该是极好的:)

如果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请给我留言,以后我会以专题专栏的形式和你详细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910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