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的名字来自一个有趣的来源。从字面上看,江西似乎和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等省的名称属于一类,都是以江、湖、海等地理位置来定位的。而江西大部分地区位于江南,东南与西部的分界线四面环山,与河流无关,也没有相应的江东省。其实江西的名字不是以自然地理命名的,而是以历史遗产命名的,属于人为的。
江西古称,江西发展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暴露在中原文明的烈火中。据龚玉、周智芳等记载,江西部分地区属于九州之一的扬州。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曾是吴越楚的战场,最后楚获胜,后秦灭六国,江西隶属九江郡。
汉初,设张羽郡,辖18县。所辖面积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汉武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州,由刺史监管。江西属于扬州。
三国时期,江西属于孙吴的领地,孙权在这里进行了多次建制改革。西晋建立江州,主体再次包括江西大部分地区。
隋朝统一后,州降级为郡。隋代江西有7郡(州)24县,唐初增加到8州37县。
江西终于出现了。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十监区,江西隶属江南道。
唐朝疆域辽阔,仅十路就大到无法巡查,不易巡查。况且汉朝有改刺史为地方军阀的倾向,所以唐朝开始增加路数,但好景不长。
直到唐玄宗二十一年(733),全国确立为十五路,路的性质也由监区改为行政区划,也与钦差大臣挂钩,对安史之乱没有影响。
唐玄宗划分的十五路中,有一条江南西路,是从前江南路分出的。这种划分很简单粗暴,也没有什么道理,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江南路分为三路,东边是江南东路,中间是江南西路,西边是贵州中路。估计是相对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在西。唐人也喜欢用简称,江南西路自然简称江西。
江西稳如泰山。江南西路的管辖范围远远大于江西省,覆盖了今天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外包了湖北和皖南。当然,唐朝也意识到这家伙太大了,于是安史之乱后,在鄂南设立鄂岳路,在湖南设立湖南观象台,缩小了江南西路的范围。
虽然场地小了很多,但是和孪生兄弟江南东道相比,江南西道还是很幸运的。毕竟江西这个名字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今天依然存在,但是江南东道已经成为过去。唐肃宗甘源元年(759),分为浙江东道、浙江西道、福建道。
北宋时期改为一条路,唐代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旧址合为一条江南路。后来发现太大了,不好管理。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分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今天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属于江南西路,赣东北属于江南东路。
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携手走过了宋代,但江西的名字越来越突出,而江东则相对少见,大多不是指江南东路。
元朝灭宋时实行行省制,边行军边设置行政区。一支元军沿着赣江行进。得知这一带属于江南西路后,直接在江西等地设立书省,简称江西省,江西省正式出现。
江南西路成为江西一省,管辖范围大大增加,包括今天广东的大部分地区,而隔壁的江南东路则成为江浙两省的版图,名称不再。
当然,元朝经常改变行省的范围。比如江浙省分出一个福建省,江西省一度并入福建省,两年后又恢复。
明朝初年设立江西等地,执行宣传和政治任务,地域与今天的江西各省基本相同。清朝改江西省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继承明制。
此外,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在历史上也经常作为江西这部分地区的行政中心,如上面提到的张羽县和江州,其所大多设在南昌。
但是南昌这个名字出现的并不早,比江西晚很多。唐朝时,南昌名洪州。因建总督府,又名洪都,王波《王腾亭序》有“张羽旧郡,洪都新府”之语。
20世纪50年代,南昌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当时是吴国的地盘,后来吴国被南唐取代。南唐首领李靖于交泰元年(959年)将洪州升为南昌府,意为“南兴南荣”。两年后,南唐从江宁迁都南昌,取名“杜南”。
北宋征服南唐后,短命的南昌府改名洪州,后成为江南西路统治者。
南昌下一次更名将是在南宋初期。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继位前是南昌的一位封建国王。继位后,洪州被提升为龙兴府,龙兴府是宋孝宗的第一个国号。
淳朴的元朝沿袭宋朝的名称,设置龙兴路,后改名龙兴路,再改名洪都府,再改名南昌府,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十大道之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前生活在长江沿岸,与陈友谅有一场争霸之战。明朝开国后,正式定名为南昌,从此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