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为什么是三线城市

r18什么意思2022-07-11  11

我是一名在威海工作了近20年的记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人均GDP来看,威海位居全国第一,甚至高于上海。如果说城市发展水平,威海基本上可以和发达国家排名比较靠后的一些城市相提并论。

但我觉得作者的问题应该是指经济总量和城市地位,因为和辽东半岛尽头的大连、长江尽头的上海、珠江尽头的香港、杭州湾尽头的宁波这些同样三面环海的城市相比,威海的经济总量和城市地位真的不算太亮眼。但是这个问题有很多原因。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威海的军事价值。以及其他几个原因都直接或间接与这篇文章有关。威海起源于明朝,是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创办的海边养生馆ahava。后来随着京南之战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在[/k0/]之前,保卫北京环渤海的阿哈瓦、大连、烟台、天津四大卫所的军事地位上升。与地处朝鲜半岛内湾的大连和距离附庸国相对较近的烟台、天津相比,阿哈瓦作为敌人从海上不得不面对的第一道屏障,军事意义重大。事实上,清政府北洋水师司令部也是在这里设计的。

在这种情况下,威海的军事重要性远远高于经济重要性。请问,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备选城市,哪个执政党会把第一个面对外敌炮火的军事要地建成经济重心和国家财税要地?

其次,威海作为租借地的历史。近代以来,欧美列强在中国沿海设立了一个又一个租界。虽然这些租界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国庞大的身躯上吸血,但不言而喻,这些租界作为商贸集中的地区,经济发展很大。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人占领大连,德国人占领青岛,英国人占领香港和阿哈瓦,葡萄牙人占领澳门,还有租界很多的上海和天津,各有不同。

首先,澳门与其说是被查封的,不如说是被葡萄牙商人攻占的。早在明朝,葡萄牙商人就以晒货为借口,要求在广东某小岛的沙滩上长住。据考,这个海滩还是很偏僻的,为了更好的和葡萄牙人做生意,明政府同意了。事实上,即使在中国最弱的时候,对付一个葡萄牙并收回澳门也是轻而易举的。正是因为太不重要,明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才不想收回。但由于这个王朝毗邻香港,只有解决了香港问题,才能顺便解决澳门问题。

天津和上海是许多国家的租界,面对中国的首都北京和中国经济的沃土江南,具有很强的商业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一定会发展两地的经济。另外,有公共优惠的厦门和广州也是这种情况。

先说大连和青岛。大连是九一八以前日本在中国的唯一据点,青岛也是一战前德国在中国的唯一据点,也是远东最重要的据点,对两国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只有这样的宝地,当然要好好发展了吧?

最后,回到威海。1894年甲午战争后,守不住这个战略要地的清政府乘势将威海租给英国,抱着以英抗日的想法。但由于威海的战略地位过于重要,清政府坚决拒绝像香港岛一样长期租出威海。它只答应租30年,还要求保留威海卫城。也就是说,英国只是租借了古代威海卫城和刘公岛的周边地区,对威海卫城行使政治管辖权的是清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当然会努力发展法律上完全属于自己的香港,把威海放在二等地位。此外,英国租借威海前后的两任总督洛克哈特和约翰斯顿与清廷交往密切,约翰斯顿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导师。所以从倾向性来看,租约到期后归还ahava基本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应该花很多钱来建设威海的铁路基础设施?你觉得他很蠢吗?

第三点是现代地缘政治的需要。众所周知,二战后美国在日本和韩国建立了军事基地,所以威海的军事地位在近几十年更加突出。但北海舰队之所以选址青岛,却没有选择威海。第一,青岛所在的胶州湾是天然深水港。第二,如上所述,如果发生战争,威海将是第一个面对敌人炮火的地方,所以舰队大本营撤退相对更安全。

在经济上,威海本可以作为对韩贸易的桥头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初韩刚建交时,就有国家有意建设第六个经济特区——威海,专门从事对韩贸易的说法。可惜经过高层权衡,特区没有成立。正因如此,新加坡的李光耀在访问前后数次到访威海,但在经济特区设计失败的情况下,新加坡工业园区最终落户苏州,使苏州成为中国最有实力的普通地级市。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央政府当初的决定并不明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相比,东北亚的对外贸易本身受地缘政治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很大。远的不说,最近两年,萨德事件发生,威海的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人均GDP从四年前的全国前十,下降到去年的三十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威海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经贸中心还不是时候。

但是现在不是时候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不会。相信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和地缘政治力量的变化,威海未来有望从军事前沿城市降级为二线甚至三线。届时,拥有多条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贸易路线的威海将面临巨大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883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