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的康阿姨生活有多艰难?无论在剧中还是小说里,都没有正面展示,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说出来的。
王若甫被白娶了,就想娶康大婶家的媳妇元二。却说欲止王之口,谓曰:“俞士泰于孝年间纳妾,故革职。他不知道怎么疏通关系,回朝补缺,和一般的门客相公过了几天取笑月亮评论国家大事!要不要这样的公婆?”
盛在京定居,华兰的几个亲戚和康大妈凑在一起后,告诉奶奶,康大爷没有盛平帅,而是一副放荡的样子。两个孙子不禁说起当年盛家娶王家女儿的事。盛老太太是这样对康大婶说的:“你康经好心肠,手段厉害。这几年,你舅舅家不知道丢了多少条命;卖了多少小妾。”
从和老太太的话里,我们至少可以得到几条信息:康叔叔现在在家,康家的妾室从来没有断过,否则他在孝期间也不会纳妾,康阿姨也是有手段的。
知道了康家的情况和康姨娘的情况,就相对容易分析康姨娘为什么那么热衷于纳妾去长白了。
龙纳妾会对海的地位构成威胁,康姨娘可以从中获益。与盛家相比,康叔叔不思进取,康阿姨是一家之主,经济上难免会相形见绌。如果常白和海朝云的关系不是那么好,那么海在盛家的地位自然就不保了。
王若甫当政时,康大婶从盛家得到了不少好处。轮到海负责以后,这种好处自然就没有了。如果海耶斯不招长白,王若甫又会得到管家的权利。对于康阿姨来说,好处应该不会太明显。
康叔叔的妃子房不断换,严重影响了康叔叔对康阿姨的感情,让康阿姨一娇气就尖叫。如果长白娶了康大婶安排的妃子,经常在长白耳边吹枕边风,海氏在长白心中的地位自然难以长久保持。
在康姨娘看来,长白老婆的位置本来就是归元儿的,康姨娘是嫉妒海的。长白高中进士后,康大婶让妹妹王若甫把圆儿嫁到盛家。王若甫没啥脑子,也同意了。和盛老太太都醒了,自然不答应这门亲事,最后定了海家的二女儿海朝云。
海和长白的婚姻可以说完全是她父母说了算。元二未能嫁入盛家,也是受了康叔叔和康婶婶的德行和事业的影响。但康大婶并没有反省自己的原因,反而把元二嫁不进盛家的原因归结到海头上。
如果你对一个人怀恨在心,怎么能指望她好呢?白不能轻易纳妾。现在海因茨怀孕了,似乎是有原因的。康阿姨怎么会错过这样一个报复亨氏的机会呢?
康阿姨自己不幸福,也不能看不起别人的幸福。常波平时不近女人味,但对亨氏很好。她不仅在王若夫对亨氏发号施令的时候为亨氏说话,还处处给亨氏出谋划策,应对王若夫的困难。老婆深爱,令人羡慕,但也令人羡慕。康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康大妈为康家生儿育女,过着家庭生活,甚至供养着嫁妆,但在康大伯眼里,她只是成了一个“醋坛子”。妾室不断在家,康叔连看都不想看一眼这个已婚的妻子。努力得不到一点回报,这怎么防止康阿姨心理扭曲?
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康大婶看到长白夫妇相爱,心里有多难过,有多嫉妒。
后来嫁给了顾,康姨娘不得不插手,更说明了康姨娘的扭曲心理。
康穆虽然可恶,却让她变成了这样的泼妇。除了王老太太的宠溺,康大爷也参与其中。如果康叔叔像一样,虽然是小妾,至少还照顾着家族名声。他虽然宠爱小妾,但至少让妻子的面子过得去。如果当初康叔叔好一点,多调整一点气质,康阿姨怎么会活到今天这种局面?
另一方面,如果康大妈有长远眼光,不崇高踩低,她可能会嫁给米生。可惜当时康家的境遇和前途看起来都比盛好。康阿姨只看到了现在,没有想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