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文明之初,有一场巨大的洪水,不仅影响了古人的生存,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正是有了这场巨大的洪水,大禹被推举为首领,成为继尧舜之后的又一个皇帝。
但由于历史文献缺乏,考古证据不足,夏朝(包括夏朝)以前的历史一直被当作神话传说来讲述。
但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中发现了疑似大禹控制的遗址,可能证明了夏朝的存在。
地震与洪水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青海省民和县官厅镇拉甲村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按照惯例,科学家以发掘地点命名该遗址为“拉甲遗址”。
拉遗址属于新时代晚期,距今约4000年,这是姚舜禹生活的时代。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考古学家在这里出土了陶器、石器、玉器和半成品玉器。此外,他们还发掘了三个半墓穴遗址,其中发现了14具骨头,包括10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4名成年人。这些骨头形状各异,有的跪着,有的匍匐在地上,还有一个妈妈抱着自己的宝宝跪在地上紧紧地护着。
考古学家对这些遗骸进行了碳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生活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
如果某地挖掘出很多不同年代的儿童遗骨,说明这些人很可能死于自然灾害或突然袭击而非正常死亡。
不久,科学家们在遗址的土壤中发现了奇怪的东西。他们发现遗址中的陶器和房屋里到处都是红土。这种红色土壤与周围河流中的土壤一致,这意味着它以前从未被洪水淹没过。
但科学家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喇家遗址海拔约1786 ~ 1809米,且距离黄河较远。即使黄河泛滥或下雨,也很难导致其被淹没。
另外,现场的人姿势不一样,所以很可能是死于瞬间,而不是洪水,因为即使是降雨量最大的水,也不可能造成多人同时死亡。
后来,科学家在拉甲遗址附近的岩壁上发现了一些裂缝。这些裂缝被红土填满,就像拉甲遗址的红土一样。
于是科学家推测,大约4000年前,当地发生大规模地震,导致拉甲遗址的人死亡。
喇家遗址人是怎么死的原因找到了,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喇家遗址和岩壁上出现了红土。
红土从何而来?我们知道,喇家遗址海拔很高,一般情况下暴雨和黄河洪水不会淹没当地的房屋,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堰塞湖泄洪。
据科学家估计,一次强烈地震造成当地山体滑坡,巨大的泥石流拦截黄河6-9个月,导致喇家遗址上游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
不断增加的水流冲击着堰塞湖,导致堰塞湖决堤,使得110-160亿立方米的湖水立即流向下游,淹没了地势较高的拉甲遗址,这也是为什么拉甲遗址中携带了如此多来自河流的红土。
据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达里尔·格兰杰(Darryl Granger)在《科学》杂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淹没拉甲遗址的洪水可以相当于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曾经发生的最大洪水,是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最大的洪水之一。
中国科学家吴应龙表示,如此大规模的洪水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考虑到当时的时间,应该是大禹治水的洪水。
这场洪水对中国影响很大。洪水的结果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被淹,以至于人们的生存空间空不断被压缩。
以前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大小部落并存,谁也没有实力消灭其他部落,所以史前时期没有统一的国家。然而,面对洪水,只有一两个部落无法战胜洪水。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袖来动员所有的部落战胜洪水。在这种背景下,大禹的父亲枪当选了。
但枪采用了“阻水法”,即设置河堤抗洪。然而,他没能控制住洪水。后来大禹继承父业,采用“疏浚法”治理洪水。在抗洪成功后,他顺势接管了抗洪期间的临时过渡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但也有专家学者指出,大禹治水成功并不是因为他能力出众,而是因为大禹治理洪水时,距离洪水逐渐消退已经过去了10多年。再加上气候恢复正常,洪水逐渐消退。
反正淹没喇家遗址的洪水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灾难,但也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