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是4万美元,即人均GDP需要达到26万人民币。目前包括深圳、上海在内,没有一个内地城市能达到这个标准。
但是达到发达国家门槛的城市逐年增加,因为发达国家的门槛是人均GDP2万美元。从数据和购买力来看,珠三角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珠三角9个城市,6000万人口,其中深圳、广州、珠海占一半人口,平均GDP 17.8万。加上人均收入接近2万的佛山和东莞,足以保证整个珠三角人均收入超过2万。
长三角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最低门槛,因为新版长三角面积太大了,除了江浙沪的80%之外,包括了安徽的大部分。安徽没有人均GDP2超过2万的城市,包括合肥。所以,虽然长三角核心区的繁荣程度很高,但外围地区的人均值却被大大拉低了。
然而,即使在长三角的核心区域,也只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常州和宁波七个城市的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虽然整个地区的人均数据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但就购买力而言,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整体生活水平都不亚于发达国家。毕竟汇率不对等,价格也不对等。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如果家庭月收入能达到1万人民币,他们的生活水平就足以超过欧美大部分城市。
因为欧美国家的日用品、食品、人力都比较贵,在人人羡慕的瑞士,一盘炒青菜180人民币,一斤速冻饺子160人民币,一小盒德芙200多人民币,理发400人民币,快捷酒店一晚1000人民币,空安装费5000人民币起,几天后咳嗽感冒2000人民币起,和国内一样。。
所以,看了高度发达国家的物价和消费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质量是人均2万美元多一点,和国内人均3000到4000的平均水平相差无几。除了汽车、牛奶、牛肉,没有什么东西真的比国内有价格优势。
欧美国家之所以看起来消费能力很强,是因为他们喜欢提前消费,不喜欢存钱。但是生活成本比我们高很多。离我们最近的国家韩国是中等发达国家。你可以买到各种价格的水果。一公斤大白菜要80多人民币,一个中等大小的西瓜要200多人民币...如果你去过韩国的二线城市,你会发现当地人的真实生活质量还不如国内的三线城市,因为我们国家的商品价格是很阶梯形的,类似的商品既有奢侈品,也有两元店,只要有需求,什么价位都有。而发达国家不行,质检标准高。明明穷人只能买两块钱的店,却无处可买。因为没有便宜的商店,穷人只能去超市买几百块。那么发达国家草根群体的所谓生活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收入和消费结构其实比发达国家更科学合理,生活用品的成本肯定比发达国家低。所以没必要和发达国家对比数据。过得好不好,取决于购买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