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是个急性子,刚愎自用。看到不喜欢的人和事,他立马骂人。他在哪个朝代当官恐怕这德行都不会太好。但是老熊脾气大,很有城府,尤其是对于辽东战局和恢复辽朝的策略,比朝廷那些混日子的官员有着超乎寻常的精准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第二次,天启皇帝启用熊廷弼为辽东官职,其搭档辽东巡抚王化贞进驻辽东最后一个重镇广宁大明。但是这两个高手对敌的策略都不卖对方的账。老熊主张稳扎稳打,从防守到相持再到反攻的路线,而王总督则主持了咄咄逼人的进攻路线图。
理论上大明已经失去了大半个辽东,能守住辽西就很不错了。在坚守的基础上,巩固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反击的准备。因此,尽管熊廷弼的战略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它是相对现实和可行的。熊的计划有打持久战的意思,从战略防御转为相持,然后是战略反攻。如果按照他的计划,努尔哈赤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辽东巡抚王化贞话很多,上书天启皇帝,招六万兵,可以一举消灭努尔哈赤。虽然王化贞的地位比老熊低,但他从心底看不起熊廷弼,坚决不让老熊动他广宁驻扎的兵马。之所以有这些看法和意见,是因为他多少有些“底气”,王省长的朝廷里也有人。
当时,内阁记录是叶高祥,林东党的成员。这个帝国的第一个官员讨厌老熊,而王化贞是叶高祥的门生。此时大明执政官在决定军事和政治措施时,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对自己或本派有利,政策实施者是否是自己人,策略本身对错或符合实际只是次要的。另外,兵部尚书张也很讨厌老熊。帝国国防大臣早年曾因军饷问题与老熊吵过架。张甚至暗中指示辽在东方军事问题上不要理会他的长官老熊。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熊廷弼在广宁只是一个摆设。除了身后的靠山,王化贞心里还有几个职业规划。他会见了蒙古部落的力丹汗。蒙古首领告诉王化贞,他愿意帮助他用四十万兵马杀死努尔哈赤。此外,王化贞的下属黄德恭和敌军将领已经秘密商定,对方应该寻找机会杀死努尔哈赤。有了这两条“成功的捷径”,王化贞还会是熊廷弼之鸟吗?
这边熊也没办法,王省长的如意算盘搅得满地都是。另一边,努尔哈赤先动手。天启第二年的第一个月,军队被派往广宁杀死他。没见黄德恭等人除掉努尔哈赤。其实恰恰相反,黄德功更早就被侯进收买了。他临阵退缩,率先逃窜,我也没看到蒙古的几十万援军。只有王化贞战败,被扶上马,弃广宁而去。
王化贞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熊廷弼。这时,老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以为自己手里只有几千兵马,抵抗无济于事。他随王化贞放弃广宁,让败兵和难民退入关内。其实这个时候努尔哈赤还没有入侵广宁城,而作为全权负责广宁安危的守将,放弃了镇守之地,没有收拾残兵进行最后的战斗,从而导致朝廷失去辽西疆域,杀头之罪实在是太过分了。
有人认为,熊廷弼不再争取广宁的原因纯粹是为了充分发泄他的愤怒。他告诉王化贞,“你不需要6万人的军队就能彻底打败敌人。你为什么会掉在这里?”老熊也生气了。他希望从这次战败中吸取教训,唤醒满清的文武,让他们知道自己可用的地方。
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老熊的想法发展。这两个人被皇帝逮捕了,同时,他们的罪行也受到了批评。熊廷弼后来死于狱中,并被“传至前九方”。老熊入狱后,又犯了一个大错。他准备送四万两银子给魏忠贤避罪,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千岁不是好糊弄的。没有拿到钱的千岁恨透了老熊,想杀了熊廷弼。
“不怕贼偷,就怕贼想”,上了魏忠贤的黑名单就不行了。几年后,权力大到整顿林东党的魏忠贤,一口咬定熊廷弼曾向林东大佬杨炼行贿,并在收拾林东党员时将熊廷弼一并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