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师生,两重关系叠加会奏出什么样的乐章?

天龙畅易阁2022-07-11  32

母子相亲相爱。

母子、师生的叠加会演奏出怎样的音乐?儿子高中三年了,我也有幸陪陪他。母爱的亲切,老师的勤奋,母亲的深情与信任,老师的尊重与追随,就像两条小溪,汇成一处,流淌着责任与理解、相互鼓励与奋进的欢歌,一路向前。

2009年中考成绩刚刚公布,当年一所新建高中的招生电话就打了进来。

“雷,你去不去?你想离开父母的唠叨,过独立的生活吗?人家宣传的好看。"

“我不去。成绩不算太高,只比别人的录取线高一分。你跑出去很尴尬。再说,我也不想离开我妈,我就上有名的三秦学校。”我放下一半心。

“那你准备好,妈妈,今年循环教学是高一,她可能要给你上课了。”

“什么?你到底要不要?这可不好。妈妈,这样肯定不好。”

“怕什么?妈妈工作快20年了。请实现我的愿望,成为我儿子的老师。你想想,坐在教室里,你是学生,就想着这会儿这是老师,不是妈妈。专心,像其他人一样专心学习。试试吧,也许你能很快适应。如果没有,我会负责把你转到另一个班。”我哄着说,学校有纪律,谁能这么随便?

"……"

其实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了。自从儿子上学后,我一直沉浸在工作中,很少参与他的学习。比起很多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简直无能为力。现在,孩子要上高中了。根据学校规定,我刚刚进行了新一轮的循环教学,为期三年。真的是“没人打算安排”。母子关系加上师生关系,对我们俩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课一开始,我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走上讲台,但还是有点激动和紧张。师生介绍、讲解、回答、朗读,一切都很顺利。新学期,同学们情绪高涨,配合默契。我想,这么好的学生,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去教他们。我碰巧看到了雷。他低着头,偶尔微微抬起头;脸红红的,显出不自然的样子;当我看到他时,他的眼睛立刻向后躲开了。

他在想什么?毕竟他是个青少年。他怎么能对一种“新的关系秩序”无动于衷呢?一定要跟进学校的第一次心理咨询。晚上我问儿子一天下来感觉怎么样,他说“还行”。我说:“妈妈在高中教了很多年,甚至当了很多年的高级教师。她在班上是什么样的?你今天看到了。我也看了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我来试着说说你的担心和我的回答。语文老师是我妈,会被同学知道吗?你害怕什么?知道了就知道了。你们敬爱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我骄傲也来不及了。知道我是老师的孩子,大家会换个角度看我,挑我毛病吗?我是在这个学校长大的,我的优势是为大家提供联系服务。你一定会信任我,喜欢我。至于学习,我一定努力,再努力!”他看着我,镇定了一会儿,点点头,说:“好吧。”我说:“相信老师,相信自己,一起加油!”让我们互相击掌,然后开始上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开学一个多星期了,新鲜劲已经过去了。雷有几天情绪很不稳定。自习结束后,在家做点作业。一边写,一边听到他不耐烦的咆哮:“这烂高中怎么这样?作业这么多,我根本完成不了晚自习!时间不够了!一节课做不了几道题就完了!”吼完,我把书往桌上一摔,啪的一声。

给儿子送点水果,顺便聊几句:“肖雪,你别心急。”这个高中不同于初中,更不同于小学和幼儿园。在幼儿园,学期结束,每个孩子都可以拿着奖状回家。在小学,你学的知识很简单。边玩边学也能得90分。如果你稍微细心一点,你可以得到100分。初中,知识有点难。你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但很少有人能拿满分。现在高中,知识难度比初中高,对你的要求也更高。认真是前提,但光靠认真已经不够了。我们应该开动脑筋,想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课前预习,课上听讲,抓住知识重点,课后及时整理总结,延伸思维。这样才能跟上高中的学习节奏。对高中生的要求不是缓坡而是循序渐进的提升。你必须适应它,然后才能克服它。现在,你们所有的一年级新生都面临着这个新的挑战。拿出你军训的劲头,正视困难,不要害怕,不要放松。老师一定会带领你打赢高中首战。”听了这话,他慢慢平静下来。是的,科目增多,难度增加,内容剧增,任务完成不了,何乐而不为!

我给他讲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优秀的学生(后来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刚上高中的时候,他经历了一个月的“适应期”。他说,高中的时候,化学老师讲的,书上讲的,他都认真听,努力记忆,一直处于“朦胧状态”。即使去请教老师,他也看不懂,但是一个月后,他回头看了看开学以来学过的化学知识。“原来如此”,他不知所措。也就是说,在不能完全理解的时候,有一个坚持学习,量变为质变的过程。牛吃草也会有反刍、消化、再吸收的过程,所以不耐烦。想想很多和你一样处于这种煎熬状态的人,有很多战友,有很多难缠的朋友。咬着牙挺过这个“困难期”,事情一定会好起来的。

典型的例子起到镇定剂的作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雷的生活变得规律、忙碌、认真、自觉、勤奋,学习任务“可及”。引导孩子平安度过躁动和适应期,我很安心。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雷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自然,甚至才华横溢。我清楚地记得我在教苏轼《红壁赋》时的情形。因为课文信息量大,生活中哲学思考的味道比较浓,不容易背。我用了思维导图法、句群对比法、跳转提示法,希望能给同学们铺垫,给点帮助。课上随机测试,让大家试着背。没有人主动举手,点名叫了三个同学,都是“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哪位同学再试一次?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背不下来也没关系。我们的学习时间很短,所以这个任务很难,需要勇敢。谁来了?”我扫视了一下房间。一些学生低下了头,另一些人匆匆忙忙地重新阅读这本书,而雷似乎跃跃欲试。我示意他来。他站起来把最难最长的段落都背完了!刚背完,我和同学就报以热烈的掌声!那天下课后,我对儿子竖起大拇指:“薛,干得好!”雷说:“是老师的引导。”他说:“我不能为难我妈。”和儿子在一起,见证他的一点点进步,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

亚洲的教师

儿子很努力,我怎么敢有一点懈怠,让儿子难堪?那一年,陕西省文明办、文化厅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少儿书信大赛。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活动,每人给父母写了一封信(有些同学是第一次写这封信)。这种文章不可能读得很详细。但是我想抓住每一个机会和我的学生交流。我尽我所能在情感取向、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给孩子们以指导。有的同学天赋异禀,遇到好句子,我给予极大的赞赏。有些作文迷失在浅薄、混乱和复杂中。我把文章一篇一篇的看,认真的改,甚至改了又改,改了又看,重复了好几遍。我看到了雷的信,它就像一个人。我再次确认了他的写作风格:简洁、真诚、清晰、简单。这样的文章肯定不会受到喜欢花花绿绿语言的人的青睐。我肯定了他“说了很久,没什么可说的就停下来,讲求实用,不夸夸其谈”的做法,以“我手写我心”的态度鼓励他把作文写得更好。虽然他的作品最终没有获奖,但那封充满感激和奋进决心的信,一直珍藏在我家的信包里。我们平常的对话,可以在课内外自由延伸和转换,甚至可以用诗歌来回答。和儿子在一起,和别人说心里话,和细微之处做心与心的接触,好温暖!

成长,有阳光,也有风雨。儿子走在进步的道路上,但也有走下坡路的时候。高二下学期是准备高考的“火中融化期”。他在四月份的模拟联考中表现很差。这个节骨眼上,状态不好,这可怎么办!我也没能脱俗,在家里开了一个火药味很浓的“分析会”(其实是批判会)。平时再努力,没有成绩就是零分。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我抱怨他有一段时间不够努力,训练的时候没有用心,不耐烦什么都不说,说话极端,说话语气很重。雷眼睛红红的,眼泪哗哗往下流,不出声,也不辩解。战败的军队不会勇敢的说话。雷哭了三天,进了屋子,不吃东西,一声不吭,进了自己的小房间。看着孩子这几天无精打采痛苦的样子,心里又开始心疼了。调整好心态后,我和他聊起了名人克服困难,取得巨大成就的事迹,探讨了人生必有坎坷的道理,告诉他面对挫折是一个男人成长的必修课。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早日恢复平静的生活和正常的学习。那是高中三年,唯一一次严厉批评儿子;在批评的同时,我也深深自责自己没有做好“十指弹琴”。唉,和儿子在一起多痛苦,担心一起受苦!

好在雾霾很快就过去了。2012年高考,儿子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年来,儿子的成长得到了全方位的促进:在成绩大幅提升的同时,思想更加成熟,毅力更强,服务集体的素质更好,与同学的关系和谐友好,人缘指数很高。送达录取通知书时,邮局工作人员还送来了一束鞭炮和一束鲜花。鲜花本来是给in to be no.1的考生的,儿子把双手献给教了他三年的妈妈和老师。

作为老师,如果有条件教孩子,教与不教是教育实力和信心的试金石。每每想起高中三年教儿子的点点滴滴,心里总是充满喜悦。这种巧合是我20年高中教学生涯的珍贵记忆。我不禁觉得当老师真好。

感悟:从教二十年,三年不一般。母子俩上课聚在一起,传道授业解惑,学习。勤于学习,灌输思想。甘当梯子培养栋梁,学了之后会得到安慰。

作者简介

何武英,1971年出生于陕西韩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7年,高级教师。现为韩城市教研室教研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827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