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不大,因人而异。
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修行书。前段时间,我仔细看了一下。虽然背景不同,教与学的方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很多观点是相似的。
它是一个家庭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古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重德、厚道是每个家庭的家训。让自己的儿女把美好的美德和圣贤的智慧代代相传,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也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根脉之一。
无论出生在中土还是皇族,父母都为子女的道德培养倾注了全部心血。
《辽番四训》源于作者袁了凡对自身经历的深刻理解。明代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本名,后改姓黄,名清源,号坤逸、。他的原名叫雪海,后来他改名为祎凡。《全人类四大纪律》开篇就追溯到作者少年时曾与一个陌生人相识,并立志有一生的缘分。之后遇到云谷禅师,被“学以致用”,于是付诸实践。从此成就了自己的命运,福禄寿有增无减。“廖凡”是他决定不做一个受制于命运的凡夫俗子时改的名字。
范一生成就斐然,著述颇丰,其思想融儒、释、道于一体,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荀子著作《辽番四训》。
《廖凡四课》共四章,分别是生活之学、改革之法、积善之法、谦德之效。书中重点讲述了积善求福的精髓:
首先,树立“我成就我的人生,我自求幸福”的观念;
行善前先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要有邪念;
然后通过大量事例充分说明行善的必要性,对行善进行细致的分类、解释和分析,涉及传统伦理的方方面面;
最后,每个人做好事,得到善果之后,都不要忘记告诫自己的子子孙孙,要谦虚谨慎,以虚荣心待人。
如今,我们常说:“从前,我的双臂死如昨日;从后者来说,“臂如今日命”出自“四大家训”。这句名言被弘毅大师作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并多次手书赠予他人。曾国藩也深受这句话的影响,于是给自己取名“盛迪”,即洗去旧迹,重获新生,并将《辽番四训》视为干儿子的首选之书。
几百年来,这本书陪伴了几代人成长和修行,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