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富春山居图》,讲述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说起富春山居图,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富春山居图的秘密》来了解这部传奇巨作的。这部电影是围绕富春山居图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展览展开的,那么这幅画为什么要分成两部分呢?现实中真的有婚姻这种东西吗?富春山居图真的有这么高的价值吗?本期艺术鉴赏,我们来聊聊历史上真实的富春山居图。
黄的《富春留山图》
电影《富春山居图的秘密》讲述了元代著名国画《富春山居图》的故事,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但是台湾省的半卷被英国人抢走了。为此,以孔为首的特务机关在展开了“第一秘密”工程,以保住的另半壁江山,夺回台湾的半壁江山
富春山居图所经历的灾难,真实的历史,并不比电影所经历的逊色。这幅作品的传奇命运要从元代画家富春的创作者黄说起。黄是第一人,字长,与的、王蒙、真武并称。黄早年生活不如意,成名时已是全真教道士,懂音律,擅长诗词书法。在江湖上游荡,连他同时代的人都说不清他的确切死期。《柳岩斋笔记》中记载:“黄子久终日只坐于荒山、怪石、树木、瓦片之间,其态度之突然,令人无法预料其所为”。
富春山居图始建于1347年,历时7年完成。当时黄已经八十多岁,正处于艺术的巅峰时期,这幅画是黄为郑勋(无用师)所作,但无用师得到这幅画十几年后,元朝被推翻,富春在战乱中下落不明。
100多年后,吴派创始人沈周用一大笔钱买下这幅画,爱不释手,便托朋友带走,并请名家题写。没想到,在此期间,他朋友的儿子把画藏了起来,转卖了。沈周只好四处寻找,结果,机缘巧合又找到了。可惜卖家开出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沈周的承受能力,沈周感到无奈和深深的遗憾,只好凭记忆背了一本《仿黄富春》出来。
沈周对黄富春的模仿
随后,沈周将自己的背靠背作品赠送给好友范顺菊。根据这份仿制品,范顺菊竟然找到了原画《富春山居图》的下落,并成功购得。沈周也被邀请观看,沈周把这段恋情写在了仿制品上。
沈周的《富春山居图》在题目中叙述了得失的经历。
后来,这两幅画被伟大的画家和收藏家董其昌收藏。晚年,董其昌担心富春山居图死后不能被后人妥善保管,决心为它找一个合适的主人。这个人首先能真正欣赏这幅画,然后他必须富有,这样他才不会为了利益而随意出售这幅画。最后,宜兴的一个富有的官员吴被选中了。吴真的把富春当成自己的生命,传给了儿子。武玉专门建了一个“富春轩”来收藏富春山居图。武玉每次欣赏绘画时都是独自一人。门被锁上了,不允许任何人进入。明朝灭亡后,放弃了家产,却带着黄的《富春》和智勇大师的《千字文》逃了出来。武玉对这两幅书画的痴迷,的确是无以复加。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决定在弥留之际把这两部作品烧掉,带着自己去另一个世界。先是家人将智勇大师的千字文放入火盆,这件保存完好的唐宋元至宝瞬间化为飞灰。家人于是把富春山居图放进火盆里。武玉见证了画卷在火盆中被点燃的那一刻,最终满怀信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的侄子吴·抄出了这幅画卷,《富春·》幸免于难。然而,四英尺多长的部分已经被烧焦,断成两截。
《富春山居图》写于庚寅年1350年;又过了300年,于1650年庚寅年被毁。这种巧合足以成为一个传奇,但故事远未结束。反而开始分成两部分,分开传播。
民国二十七年,现代大画家吴湖帆发现《富春山居图》前半部,虽小,但比较完整。后被命名为《余山图》,并于1956年移交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后半部,又名《无用师卷》,篇幅较长,破损严重,在民间辗转后被甘龙收藏。但在收藏《无用师卷》之前,已经收藏了一件黄富春卷(又名卷),他认为是真品,其实是高仿,所以这件真品被认定为赝品。然而,正因为如此,真正的富春山居图后半段幸运地躲过了甘龙的“邮票狂热者”。而那幅画《明轴》,可怜巴巴地被题写了53次之多,几乎填满了所有空白的地方。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1933年,故宫国宝运往南方,子明娟和无用的娟老师打包运往上海。文物鉴赏家徐邦达先生在仓库里发现了这两件“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他认定这个所谓的赝品是真品。无用的老师卷终于被平反了。
黄的《富春无用之师卷》
建国前,无用师卷被带到台湾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藏于海峡两岸。
2011年,在相隔361年后,两件残迹终于在台湾省展出。
黄的《富春》在台北展出。
《富春》宽33厘米,长636.6厘米,是黄晚年的杰作。历时七年,终于在他80多岁的时候,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水平的长卷。《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美景,峰峦叠嶂,绿松石美不胜收,云山烟树,沙汀草堂。草堂布局疏密有致,变化多端,以清晰的笔法,质朴的意境,将江南广袤的河山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丰美,草木葱郁”的境界。这幅作品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它是黄最高的画,也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
请水平屏幕显示您的手机。
欣赏黄的《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