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根据问题,我只回答我自己的做法和理由。
小学二年级之前,孩子的考试成绩是有奖惩的,但不是物质奖惩。或许准确地说,不一定是奖惩: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孩子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双百,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前提下自由发挥;90分以上,不能自由发挥,除了完成作业,还需要学习少量家长规定的内容;80分以上,每天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练习;80分以下,参加辅导班或者请家教。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没有这个规定了。渐渐的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只告诉他学习对未来的影响。在他上初中之前,只被告知不同的中学是什么样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同学是什么样的,处于什么样的学习状态,这样他就很清楚自己想去什么样的中学。
初中以后,完全没有奖惩。初一的时候,我帮孩子设定目标,成就目标,班级排名目标。初二开始,给孩子讲讲中学六年对你人生的决定性影响。初三,只做一件事,帮助孩子保持自信,向着目标高中前进。
初中的班主任,也就是现在的班主任,对我的孩子说了一句表扬的话:他好一点了,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了!
我觉得孩子能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和父母的奖惩有关系。
还有一点补充,每次考试后,先问问孩子对成绩是否满意,而不是家长表示满意,因为学习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