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适合过圣诞节吗

河野麻奈2022-07-11  20

谢瑶

首先,很多人说,如何看待圣诞节,没有统一的答案和标准。开心就去,不开心就不理。

但题目强调了“中国”,所以很明显,答案只有一个:

拒绝圣诞节,文化自爱。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

“圣诞节”的起源早期的基督徒要么对椰子树的生日不感兴趣,要么根本不知道。

椰子树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什么时候死的?其实书上没有明确记载。

在犹太教规中,椰子树的出现,是从他成年受洗开始的。

为了给椰子树定一个生日,罗马修道院的斯基台亚修道士狄俄尼索斯·伊希格斯(Dionysius Ihigus,拉丁文:Dionysius Exiguus约470-544)发明了椰子树的生日。

为了丰富椰子树诞生的情节,基督徒嫁接了罗马农神节。

农事节是古罗马12月17日至25日举行的无法无天的狂欢节。

在农神节期间破坏财产或伤害他人的人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古罗马权贵们每年都会选择“罗马人民的敌人”中的一个来代表“暴政之王”,这是节日狂欢的开始。

每个社团都要选一个,接下来的一周他将被迫享受各种美食和身体上的快感。

12月25日是这场狂欢的尾声。古罗马权贵认为,只要残忍地杀死无辜的“公敌”,就可以消灭黑暗势力。

除了活人祭祀,其他一些习俗还包括:大规模酗酒;唱着LT去拜访;随机QJ和随机JP;吃着人形饼干。

直到今天,英国和德国的烘培屋仍然在圣诞节期间提供这种饼干。

公元4世纪,为了吸引大量异教徒,基督教引入了农神节。

基督教领袖承诺,异教徒皈依基督教后仍可庆祝农神节,所有人都可以继续淫乱,从而成功吸引了大量异教徒皈依基督教。

但是农神节完全不符合基督教教义。

因此,基督教领袖找到了一种方法,将农神节的最后一天,12月25日,改为耶稣的生日。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历史学教授斯蒂芬·尼森鲍姆(Stephen Nissenbaum)写道:“通过将救世主的生日定在这个最喜欢的日子,教会确保了在那一天会有大规模的庆祝仪式,并默许了人们或多或少按照旧传统庆祝这个节日。”

早期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包括过量饮酒、随意的JP和在街上唱歌。今天的圣诞颂歌就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因为圣诞节的异教根源,清教徒曾经禁止庆祝圣诞节。

早期的基督徒将圣诞节与农神节联系起来,以吸引罗马的异教徒。类似地,基督徒允许“圣诞树”成为圣诞节的一部分,这吸引了Eithera宗教的崇拜者——普鲁士祖先。

这些异教徒长期崇拜森林中的树木,并把它们带回家装饰。基督教会对这个仪式进行了粉饰和借用,粉饰得没有一点异教的痕迹。

基督教逐渐被日耳曼和凯尔特异教徒接受。

这些异教徒过去崇拜主神奥丁所吩咐的神。奥丁留着长长的白胡子,每年秋天的夜晚,他都会骑着白马穿过天堂。

这是圣诞老人的原始形象。

纽约联合神学院教授克莱蒙·摩尔博士(Dr. clermont Moore)在1822年发表了一首关于圣诞老人的诗:“那是平安夜,整个房子里一切都很安静,就连老鼠也是如此安静。袜子被小心翼翼地挂在烟囱上,希望圣尼古拉很快就会到来。”摩尔通过这样的描述,创造了圣诞老人和八只驯鹿从烟囱里下来的故事。

1931年,可口可乐公司与瑞典商业艺术家哈顿·桑布签约,创作了一个圣诞老人喝可乐的形象。山姆以他的朋友罗·普兰蒂斯为创作原型,因为他有一张圆圆的、开朗的脸。可口可乐公司坚持认为,圣诞老人的毛皮大衣的颜色必须是鲜艳的可口可乐红。

圣诞老人就这样诞生了――基督教改革者、异教神灵和商业形象的混合体。

几千年来,异教徒、基督徒甚至犹太人都被排除在这个节日的庆祝之外。

没有一个基督教会有这样的传统,相信耶稣真的在12月25日出生。

最受欢迎的圣诞节习俗——圣诞树、槲寄生、圣诞礼物和圣诞老人——是世界上最堕落的异教仪式的现代化。

最后,商业巨头可口可乐公司为我们打造了一场完美的购物狂欢节。

这就是圣诞节、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真相。

有人会说,那又怎样?过个圣诞节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让这个或者那个上网?

不做好人但不做恶人。“圣诞节”是小事?

显然不是。

“圣诞”这个词把一棵莫名其妙的椰子树变成了圣人。

在中国文化中,圣人这个词是极其高尚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称之为圣人。

要成为圣人,首先他必须是一个文明人,其次他必须是一个具有极高修养和功德的文明人。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道家、儒家、法家。

根据中国文化观念的不同,对应圣贤的标准也各有侧重。

在道家看来,能和家人和睦相处的人就是圣人。

在儒家看来,只有极有道德的人才称得上圣人;

在法家看来,能变心择才的君主是圣人。

按照这个标准,三皇五帝是圣人,老庄是圣人,孔孟是圣人,袁是圣人。

椰子树,首先不能说是文明人。它兼容家庭,极其友好,适应性强,没有一个能对。

既然他不是圣人,他的生日和文明的中国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把他的生日叫做“圣诞节”?

只有圣人的生日才能称为“圣诞节”。

比如老子的生日,孔子的生日,都可以称为圣诞节。

把一棵椰子树的生日叫做中国圣诞节,令人费解。不仅举国欢庆,而且为他的生日举办得如此隆重。

为什么我们在圣诞节的繁荣背后尊崇一棵椰子树为圣人?

这是一个很奇怪也很发人深省的问题。

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件事:

第一,我们自己的圣人已经被我们遗忘甚至推翻了;

第二,我们在进口一些洋垃圾做我们崇拜的圣人。

我们很容易理解有形商品的进口,但是对于圣人这种无形的文化商品的进口,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

你说的进口货是什么意思?

那意味着我们不能生产那种商品,所以我们需要进口。或者说,我们生产的东西没有别人生产的好,需要进口商品。

文化圣人的导入是什么意思?

背后的言外之意是我们民族没有自己的圣人,或者说我们的圣人不如其他民族的圣人,我们的文化太差,所以连圣人都要进口。

我们真的没有自己的圣人吗?

显然不是。

中华民族是全人类中圣人最多的民族。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圣徒不如其他国家的圣徒?

显然不是。

凡是读过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这本书的人,拿它和犹太人的旧约、新约比较,就会发现有天壤之别。

没有“智慧”、“爱”和“永恒”,无知、淫秽、杀人放火贯穿始终。

为什么我们要进口这种宣扬愚昧思想的文化产品?你为什么要宣传这个发明的文化垃圾?

因为,有人想让我们这么做。

所谓包容,不是为了藏污纳垢。很多人说过,要和国际接轨,要包容,要海纳百川,要兼容并蓄。所以,洋鬼子的圣人就是我们的圣人。

如果这种道德观念是正确的,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宽容,一心一意的爱和家庭就变得不宽容和狭隘,缺乏道德。

把别的民族的圣人当成自己民族的圣人,象征着这个民族在文化上被征服了。

我们成了文化殖民地,所以征服者的圣人也是被征服者的圣人。而且被征服的民族反而更加狂热,崇拜殖民者的圣人。

背后有一双手,在刻意推动和塑造中国人的殖民文化意识。

比如庆祝“圣诞节”,就像津津有味地看着辫子。犹太人津津有味地看希特勒的秘密故事和电影电视剧有什么区别?

显然没有区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宽容是征服者的宽容,而不是被征服者的宽容。

我们是强大的,我们的文明照耀着所有的邻国,所以其他民族都争先恐后地来与我们看齐。我们承认他们是被征服者的身份和地位,授予他们俘虏的头衔,并在节日给他们一些压岁钱,然后送他们回去。这就是中国式的宽容。

那么,这一切是谁在刻意推动呢?这一切背后的黑手振振有词,说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同化能力,我们在吸收,在同化。这是我们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按照这个道理,白人殖民者被印第安人同化了吗?

其实不是印第安人同化了白人,而是白人同化了印第安人。

同样,也不是我们在同化这些蛮族文化的洋垃圾,而是这些外来的入侵文化同化了我们,污染了我们。

那为什么很多人宣扬被同化是一种幸福,被同化是一种美德?

为什么宣传被征服民族的道德文化观成了一种炫耀性的学问?

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一股皇家协会的势力,拼命美化文化殖民者和征服者,同时拼命贬低自己民族的一切。

在这样的文化殖民道德中,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良民”的关键是他的跪姿是否标准优雅。

皇家文化协会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优雅,不是靠气质,而是靠跪姿。

在殖民文化如此长期的渲染和教育下,椰子树是我们的圣人,是我们自己民族的圣人,不再是圣人。

帝国文化协会,掌管着我们自己民族中的圣人,被称为“封建糟粕”。

我们赞美异质的、侵略的、征服的、野蛮的、愚昧的、意第文化中的一切。

同时也在否定、唾弃、诅咒自己民族的一切。

有些人,一辈子,最大的梦想,移民。

移民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精英们最大的理想。

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

这是只有被征服民族和殖民地民族才会有的群体现象。

为什么很多人对移民这么扭曲恶心?

因为和被征服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认为自己被剥夺了身份,成了主人,然后反过来歧视曾经的被征服民族,歧视自己的同胞。

这种自卑从何而来?

所有的根源都来自于被征服者的道德价值观和文化殖民地的文化价值观。

久而久之,很多人就麻木了。

他们已经失去了种族本能和文化本能。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下跪是理所当然的,卑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认为征服者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而他们自己的一切都是邪恶的。

“圣诞节”真的是一种美丽的文化现象吗?

显然不是。人们被欺骗了。

文化自信始于文化自尊。我们中国人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按理说,我们的文化不是贫瘠的,而是丰富多彩的。

那我们为什么要进口这些蛮族文化的洋垃圾?

因为我们对文化不自信。

为什么我们会自卑?

首先,我失去了我的文化尊严。

不自重,把自己民族的一切都踩在脚下,痛斥为封建糟粕。那么,我们的人民一定会跟着说,我们的祖先是垃圾,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一切都是垃圾。

显然,人们不想成为垃圾。

既然你拥有的一切都是垃圾,那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只要不是自己的民族文化,一切都不是垃圾,都是文明美好的。

想清除这种文化垃圾的原罪,该怎么做?

只有在其他文化中,我们才能找到新的身份,更高的,更洋气的,而不是垃圾的,然后往里面钻,以为那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归宿。

其实只是一个文化流浪汉,文化上精神上流离失所的自暴自弃的可怜人。

所以,要建立文化自信,首先要从文化自尊入手。

一个民族只有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才会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有了文化自尊,才能建立文化自信;

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在文化上自立,摆脱文化殖民地的现状,进而从文化输入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先说文化自尊。

自觉拒绝文化洋垃圾的自爱就是文化自爱。

文化自尊、文化自爱、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些才是我们文化复兴之路。

从拒绝“圣诞节”开始。

不做恶,也不做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807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