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兄弟与海尔集团有关系吗

檀木香2022-07-11  17

《海尔兄弟》是由海尔集团和东方鸿业动画集团共同投资5000万至6000万元人民币制作的中国最长的动画片。

生来曲折

企业投资拍摄动画片提升形象,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上世纪60年代,卡西欧公司投资拍摄的《铁臂阿童木》曾风靡日本,后在美国NBC电视台播出。1983年,《铁臂阿童木》在中国上映,引起轰动,打着补丁广告的卡西欧公司电子产品迅速进入中国市场。

海尔集团投资的海尔兄弟和卡西欧公司拍摄的阿童木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海尔兄弟和海尔集团结合更紧密,商业痕迹更明显。

海尔兄弟是海尔集团的品牌形象。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非常重视海尔企业文化的延伸,一直想通过自己的企业形象投资老少咸宜的动漫艺术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曾两次尝试委托上海和台湾省的动画厂商分别制作,但这两家厂商制作的动画片的故事情节和拍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一度放弃了拍摄动画片的计划。

海尔集团与东方红叶的牵手,多少有些偶然。幸好双方都抓住了这个机会,否则海尔集团利用漫画延伸企业文化的计划可能在两次失败后永无止境。

东方红叶从90年代初开始与海尔合作,为海尔拍广告片。后来,东方红叶利用从国外购买的几台电脑上色机,为海尔的品牌形象——海尔兄弟制作了一部广为宣传的漫画,并在央视播出。张瑞敏对东方红叶制作的动画效果非常满意,海尔集团投资动画市场的想法再次萌发。北京东方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孟告诉记者,在拍摄《海尔兄弟》的8年时间里,遇到了很多挫折,双方的合作也有困难,但都坚持下来了,200多集的动画巨作问世了。

以及收入部门的定位。

梦之女士是海尔兄弟制作的关键人物之一。她告诉记者,《海尔兄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内容和主题。在双方合作之初,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并没有对东方鸿业进行过多限制,只是强调海尔兄弟作为海尔集团的企业形象,必须以正面形象出现。

孟智说,双方都绞尽脑汁策划海尔兄弟。海尔集团要求拍长片,为海尔兄弟树立正面形象。海尔的人物造型很死板,只能做一些稳定的事情,所以有些闹剧不适合。在造型定位的时候,也是刻意定位于国际市场。

东方鸿业提出了几个方案和海尔商量,最后的定位是以知识为核心。《海尔兄弟》的定位是寓教于乐,暗示了一些关于自然的神秘奥秘,这也是它很受小朋友欢迎的重要原因。

海尔集团和东方红叶签订的合作协议是,拍摄将由双方共同出资。海尔集团平均每集要投入15万,200多集总投资超过3000万。其余制作费用由东方红叶承担,大概需要2000-3000万元。

合作之初,约定漫画利润70%由中东红叶赚,30%由海尔集团赚。第二部之后,海尔集团完全放弃了收益权,决定动画片的经济收入全部归东方红叶。海尔集团对东方红叶的要求是保证《海尔兄弟》能在电视上播出。

市场效应一石三鸟

几天前,一家美国公司与海尔集团签署了一项在美国电视上播出的计划。海尔兄弟以其丰富健康的内容深受美国儿童的喜爱。将海尔兄弟推向国际市场,是海尔和东方鸿业的共同心愿。海尔想提升国际知名度,东方红叶也希望在国际市场获得国内市场无法实现的经济回报。

《海尔兄弟》诞生于中国动漫产业不景气之际,国内支持动漫市场、拯救儿童的呼声此起彼伏。当时,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对海尔兄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海尔兄弟》第一集播出后,社会反响非常强烈,海尔兄弟受到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海尔的口碑也得到了提升。

东方红叶受海尔集团委托重拍海尔兄弟的时候,东方红叶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八年过去了,海尔集团已经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公司,东方红叶也越来越强大,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电脑动漫生产基地。

孟智表示,海尔投资拍摄动画片,确实体现了海尔决策层的独特匠心。像海尔这么大的企业,每年都要花上亿的广告费,但如果把这几亿扔出去,真正在人们心目中沉淀下来的并不多。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童年的印象往往是最深的。在一部动画片上投资几千万美元,可能会影响一代人。看过海尔兄弟的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认出海尔。

《海尔兄弟》为海尔集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对中国儿童和中国急需发展的动漫市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简单来说,海尔兄弟的运作模式是艺术与企业联动,即海尔集团投资拍摄,民营企业东方鸿业公司制作。目前是第一个成功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也是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的一种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798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