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正是因为苏联把军队摆在了欧洲的前面。最初,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最大的不确定性是苏联太辽阔,交通落后。当时德国缺少野战补给车辆,所以一直担心后期后勤补给跟不上,对苏作战会纠结,陷入战争泥潭。结果发现苏联把大部分兵力放在前沿阵地,觉得有机会就彻底歼灭苏联西部的苏军主力,可以彻底减轻后期的后勤压力,于是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基辅战役后,德军确实突破了苏军前线的战略纵深。从理论上讲,确实在战前从纸面上初步消灭了苏军主力。等到德军停在莫斯科城下的时候,苏军战前的主力已经基本损失殆尽,而远东的部队一个来不及出兵,另一个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如原来部署在欧洲的部队。后来苏德战场上真正的主力是苏联的影子部队,此时真的只是纸面上的影子部队。
最重要的是,苏联战场情报系统永远是一团乱麻,一派胡言,坐在中心的钢铁战友根本搞不清信息面前的混乱。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走上了一直在敦促英美尽快开辟第二战场的外交主旋律战场。斯蒂尔同志是一名士兵。这时,他要求英国支援25 ~ 30个师。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钢铁同志的枪法和他们军队的情报系统一样彻底乱了!天啊,这个时候英国是什么情况?在敦刻尔克面前,残兵败将如获至宝,有能力抽出二三十个师跑到苏联支援盟友?!
不是老殖民帝国领袖丘吉尔一直讨厌新苏联红色政权,而是臣妾真的做不到!普通人可能理解不了二三十个师的概念。此时的英国正疯狂地想尽办法向英伦三岛抢运物资,运输吨位极其珍贵。为了保护这些运输吨位,它不惜利用加勒比海的英属岛屿,与美国交换二十艘老旧的驱逐舰,来对付德国海上狼群的绞杀战术。但二战期间,英国某师不考虑海上安全问题,运送人员和装备。保守一点,还是需要两个美国自由轮。这时候就叫英国拿出所有的运输吨位,拉这么多军队支援苏联。如果英国能做到,那么此刻的世界格局绝不是德国围攻英伦三岛,而是英国在敲打德国。这种要求,你喊邱胖子怎么答应钢铁同志,你只能装着没看见,但是钢铁同志这边,清醒过来之后,不会再提这个事情,这也说明他知道这个要求,已经超出漫天要价的范围了。
二战末期,苏联基辅战役结束,所有人都被彻底撕裂,毫无顾忌的投入战斗。这一刻,各方都考虑到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最后的胜利,但不代表可以随意浪费资源。同时,从这一刻起,现代战争告诉德、英、法,像他们这样的国家,其实已经失去了在世界上争夺霸权的资格,未来的世界属于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