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的历史,直到2012年,莫言先生才为中国文坛填补了这块尴尬的空白。中国作家往往赶不上所谓的世界文学,他们的作品也不能永远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委的宠儿,不能用文学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实力和自信,这与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实在不符。
在莫言之前,有很多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第一个被诺贝尔奖关注的中国作家是鲁迅先生。当时诺奖评委委托人找到鲁迅先生,向鲁迅先生抛出了橄榄枝。但是鲁迅先生认为他的文学水平没有达到诺贝尔奖的高度,不配得这个奖,所以评委只好回家了。老舍先生最有可能为中国获得诺贝尔奖。当时评委们已经初步决定授予老舍先生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当他们准备向外界公布这一消息时,然而老舍已经在几个月前去世了(受迫害后跳湖自杀)。按照规定,诺贝尔奖不能颁给死者,所以我们失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最佳机会。最终,当年的诺奖颁给了同样是亚洲人的川端康成;上世纪80年代末,沈从文先生曾多次被诺贝尔委员会提名,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功。
北岛,诗人,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近20年来是诺贝尔奖的常客。但他每次总觉得有点意犹未尽,每次都难逃被打败的命运。
与北岛命运相同的法裔捷克作家昆德拉,恐怕永远拿不到诺贝尔奖了。但昆德拉的影响力早已是天下皆知,输赢意义不大。
在我看来,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此之难,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文化壁垒的问题。诺贝尔文学奖毕竟是西方人设置的奖项,其评选规则必然有西方意识形态的标准。
西方人信仰基督教,而中国人从小受到儒释道的影响。两种文化观念完全不同,必然导致价值观的不同。文学作为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对于观念不同的人来说,通过文学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显然太难了。
让西方人了解我们深厚的文化内涵,就像要求我们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去解读西方文化一样。文化壁垒会溶解和抹去很多既定的东西。印度、日本、土耳其等国家的作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早于中国,或者超过中国。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西化程度较高。他们在文化观念上和西方人比较接近,和他们交流起来会比较容易。他们在获奖方面比中国人有优势。
其次,中国作家的艺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现在很多著名作家的写作都走黑了,不敢走创新之路。因为过去很多作家一直在移植西方的写作经验和方法,没有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文化语境的、具有东方审美情结的、缺乏自己突出风格的表达方式。
目前专业的文学评论家比较缺乏,很多评论家都是兼职作家。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情社会,很多批评家担心得罪人,出于感情,总是毫无良心的奉承。这样的评论没有实际意义,甚至对作家的写作有伤害。
很多作家一旦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基本上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停止了孜孜不倦的探索,逐渐抛弃了自己的才华。
评论家也缺乏系统有效的评论体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半应归功于批评家。由于缺乏专业的批评家,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支持和纠正作家的创作,全靠作家自己在创作中摸索。所以出好作品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的作家也缺乏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真知灼见的分析和揭示。深层次的原因想必读者都很清楚,这里不用我赘述。
提高写作的艺术水平,并不是一味地跟风世界文学,追求形式,而忽视民族的说话方式。
作家是个体户,要耐得住寂寞。手里拿着笔,心里却想着歌舞升平的生活,那就趁早放下笔,不要用文字误导人。当作家比写作更重要。在这一点上,目前很多作家都不够胜任。
第三,糟糕的翻译使文化魅力丧失。
几千年的中国人就像陈年老酒,醇厚的口感有些忽高忽低。用另一种语言完全还原中文原著真的很难。
因此,翻译变得如此重要。几年前,许多外国学者试图翻译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经典。国内学者将其外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发现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诗歌中的神韵、节奏、意象、意境等元素支离破碎。得出结论:诗歌作为文学中最简洁的语言,是不可译的。
《水浒传》早期被翻译为“发生在水边的故事”或“105男3女的故事”;西游记翻译成《猴子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赤壁”翻译成“红岩”。
这样的翻译很难传达文化内涵,看起来更像一个笑话。当然,当代译者的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他们一直在努力用译文接近原文。一个优秀的翻译家是精通多种语言和文化的大学者。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来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为诺奖的中国风格增加动力。
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其中汲取养分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从这一点来看,当代作家贾平凹做得相当成功。他把古语、方言和俚语混合在一起,他的文学语言充满了魅力。可以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使文学语言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极大的知性张力,值得玩味。如果说谁有实力为中国赢得下一届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看好贾平凹。
《杜菲》和《强秦》是贾平凹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尤其是90年代创作的思想性、现实性、前瞻性、技巧性都很强的《废都》,在当代社会进行解读,仍然很有代表性。可以说这部小说穿透了时间的盾牌,释放了思想的光芒。
贾平凹的写作实力和文学高度已经很高了,和一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相比还算不错。只要他在写作中善于从西方文学观念中汲取营养,牢牢把握当代意识,把全部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作品完成后,他组建并组织了一支优秀的翻译队伍,做好作品的翻译工作,向外界特别是欧洲推广。然后,他会离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