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即1820年九月二日),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驾崩,成为清朝第一个死在京外的皇帝。就在他去世的同一天,皇帝的次子冕宁根据他留下的遗诏登基(虽然遗诏有争议,这里暂且放在一边讨论),改国号为道光。从此,中国开始进入晚清的没落时代。根据史书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道光是一个只知道节俭却没有任何政治作为和远见卓识的皇帝,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嘉庆皇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平凡无能的儿子做他的继承人?我总结了以下三个原因。
嘉庆不知道冕宁无能。
翻阅《清史稿》等史料,有关于冕宁上任前的记载,除了56年8月与甘龙打猎,捉到一只鹿,被甘龙赏以黄马褂和花翎,以及在嘉庆十八年攻紫禁城事件中立下大功,被封为太子。就是他很可能不像康熙的哲人那样履行职责。他是一个没有实际职位的单纯的哥哥,从来没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俗话说,真知来自实践。他既不管理事务,也不参加工作,嘉庆皇帝自然很难判断他的能力。嘉庆作为父亲,怎么会不了解自己的儿子?
其实这一方面是因为皇室父子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父子能经常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父亲自然对儿子了如指掌。嘉庆作为皇帝,每天忙于国事,经常一个月见不到冕宁几次。这怎么能要求他彻底了解这个儿子呢?另一方面,冕宁不参与国家大事,但如果他是一个能言善辩,能言善辩的人,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呢?这无疑会把嘉庆皇帝哄得团团转,让他觉得这个儿子有真才实学。当然,这只是猜测。毕竟这么多年了,谁又能验证呢?
冕宁地位特殊。
冕宁是嘉庆和萧淑睿皇后所生,事实上是长子,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的地位自然非同一般。另外,嘉庆十八年,他因为有功被封为“智慧王子”,在各位兄弟中,他的爵位也是相当高的。嘉庆也称赞他“忠孝兼备,显示了对他的喜爱和肯定”。这一切使他的地位陡然上升,成为仅在嘉庆之下,而在其余万人之上的太子。退一万步讲,嘉庆说就算不留下遗诏让他接管大庆江山,比起尊称他为皇帝的呼声,也是朝野最高的了。
嘉庆别无选择。
嘉庆写秘的目的是在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此时嘉庆皇帝的长子已经去世,四子绵心、五子绵玉还未出生。此时他唯一的竞争对手绵凯只有4、5岁。因为他太年轻,他的能力和人品无法考察。即使他像老大一样死去,他也会顺利成长。然后,不会只有二娃冕宁了吗?所以嘉庆选他当储君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实在是别无选择。
换个角度说,嘉庆对四儿子棉心很宠爱。在他出生的那一天,他不仅破例允许他的朝臣们给他实现他们的愿望。要知道,嘉庆皇帝一向不喜欢把自己的愿望给臣子,借机拍皇帝的马屁。这时他说:“我四哥是我登极之后生的皇后的儿子。我等着你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当然。”而且在嘉庆二十四年嘉庆六十大寿的时候,年仅十四岁的绵信被他封为“段太子”,成为唯一一个爵位堪比长子绵宁的兄弟。基于此,人们普遍推测嘉庆皇帝也曾有过易储的想法,但只是猝死后才得以更改密令。如果嘉庆能多活几年,皇位很可能就不是冕宁了,中国近代史也会相应改写。
不管什么原因。嘉庆最后立冕宁为帝。即使道光勤政报国,几十年如一日,仍然改变不了自己能力不足的现实。他已经执政30年了,但毫无建树。他的平庸和他父亲嘉庆一模一样。这可能就是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