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积约290公顷。这是世界著名的花园之一。北京西郊西山脚下的海淀,到处都是泉水,群峰葱郁,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开始,这里就开始修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的清朝末年,园林总面积已达1000多公顷,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座由慈禧太后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园林,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周围是一组组精美的建筑。全园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兰堂、乐寿堂为主体的皇后娘娘生活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园林被西山群峰环绕,园内建筑与山湖形势的结合,使景色变幻无穷。万寿山前的建筑是整个园林的精华,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以排云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式建筑,是慈禧太后生日接待问候的地方。在万寿山脚下的昆明湖上,有273条长廊,总长728米,集勤政区、生活区和旅游区于一体。长廊以其精美的绘画而闻名,包括西湖的546个景点,超过8000个人物的故事,风景,花卉和鸟类。1992年,它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颐和园大约有四个景点。最东部是东宫门区。这一地区曾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地方,包括宫廷大臣的仁寿殿、住宅、卧室、大舞台和南北朝时期的庭院等。蓝塘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成为囚禁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修建的封闭通道的高墙。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最华丽。整个景区以两条垂直对比的轴线为主,东西轴线为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间开始,依次为排云门、排云堂、德惠堂、佛香阁。佛阁是整个园林的中心,周围的建筑对称分布在其中,形成众星捧月之势,风格颇为宏伟。在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虽然建筑不多,但郁郁葱葱的森林、蜿蜒曲折的山路、典雅幽静的风格,与前山的壮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藏式建筑和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所趣。颐和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尤其是南面的前湖区,烟波浩渺,西面山峦起伏,北面亭台楼阁。湖中有西堤,堤上桃柳成星,六座形态各异的拱桥隐于其中;三湖岛上也有形态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位于湖上,它不仅是通往湖边的道路,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景点,形状非常美丽。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颐和园的主要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阁。佛阁建在方形基座上,高21米;亭高40米,8面3层4檐;馆内有八根巨型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是经典的建筑杰作。回廊和角亭是常见的园林形式。颐和园的长廊长约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上画有14000多幅画,都是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昆明湖东岸的八个角像亭子,也是中国最大的。此外,万寿山山顶的无梁殿全部由砖石砌成,没有一个支架,技术水平极高。颐和园体现的铸雕技术也是一流的,如昆明湖东岸的巨型真水铁牛,造型生动,背面有铭文;湖北岸边的巨大石舟,雕梁画栋,妙不可言。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边的皇宫区和皇宫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封闭的院落由游廊相连。南湖区是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一条“苏堤”将湖一分为二,江南风情十足;万寿山以北,是典型的藏族喇嘛庙风格,白塔碉堡建筑;北面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横,是典型的水乡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