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梅罗寿香。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悲愤。《真实的启示》批判了唐代统治势力的腐败、民生疾苦和贫富对立,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称为诗歌史。
我们印象中的杜甫是一个没有才华,没有办法报国,空有心济世,一生落魄的诗人。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杜甫有报国济世的才能吗?接下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杜甫。1.杜甫年轻时漫游吴越、齐、赵,结识李白。杜甫是官二代。他爷爷和父亲都是官员,家境殷实,生活富裕。十九岁至二十三岁游遍吴越,后回洛阳应试,故继续漫游齐赵。
三十二岁时,杜甫在洛阳遇到唐玄宗还钱的李白。李白和杜甫都说唐玄宗昏庸,朝廷腐败,在朝廷工作感到压抑,于是辞官,劝杜甫不要走仕途之路。没有未来。所以杜甫暂时把考官的事放在一边。反正不缺钱。李白背了那么多金子。
于是,两个人沉迷于观光,写诗写歌,过着野鹤般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知不觉四年过去了,李白的金子也用光了,两人只好先告别,各自寻找出路。这一年杜甫36岁。
第二,杜甫被困长安。杜甫告别李白后,前往长安求仕,未能中考。不久父亲又去世了,这让一直啃老靠友的杜甫陷入了困境。
他经常吃不饱饭,靠亲戚朋友施舍。久而久之,他被拒绝,被羞辱。
天宝六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赶上了李争夺政权。所有候选人都落选了。
无法通过考试做官,杜甫就想通过人际关系得到一个官位。他向皇帝献赋,并向达官贵人赠诗以供推荐。一切都有回报。最后,他等着朝廷给他加封,给了他河西卫的官职,主要负责陕西合阳县的社会治安管理、案件审理、司法判决、收税等工作。这个官位是真正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职位。估计杜甫当时不想下乡当地方官,因为当京官更有发展空。
杜甫没有接受这个任命,理由是他太小,当不了官。“不做河西司令,就惨了,跪拜。”朝廷对他相当宽容,给了他一个官印。这一次,他得到的官职是领导政府到曹州参军、管理东宫的右侍卫长。没有上一任官大。
杜甫为了做官,在长安打拼了十年,终于在四十四岁的时候做了官。
在这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报国的热情和拯救世界的理想被仕途的坎坷所湮没,写下了许多愤懑的诗篇。
3.安史之乱杜甫工作后不久就回家探亲。在他进屋之前,他听到他妻子在哭。原来他的小儿子饿死了。真是悲剧!如果杜甫没有想到皇帝给了他一个小官,他的儿子也不会饿死吧?杜甫怀着极大的悲伤和歉疚写下了《从北京到丰县吟咏五百字》:“我老伴送至别县,十口隔风雪。谁能长期无视?对普通人的渴望。当我听到介绍时,我年幼的儿子饿了。”风雪交加,苍凉无限,多么凄惨。
可见杜甫绝对不是一个顾家的好人。他独自在外旅行,失去了家里所有的钱。他家里没有存款。这样一个连自己的人生都规划不好的人,皇帝怎么会重用?他如何报效国家,帮助世界?
4.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在兖州,只身前往唐肃宗。在路上,他越过了两军交战的生命线。杜甫吃了很多苦,冒着生命危险投靠了苏宗。杜甫爱国忠诚的行为深深打动了唐肃宗。他随即任命杜甫为杜甫工作的最高官员左使,但上任不久就因为宰相方毅事件被免职。
方毅是这个朝代的宰相。傅,他是的一名公务员。他平时关系很好。方毅不会打仗,只是纸上谈兵。但是,他胆子大,没有战斗经验。他敢于出去收复长安,导致唐肃宗损失了4万多军队。
作为杜甫的言官,他不管这件事,他的职责是监督和规范官员的行为。在国家危难之际,方毅擅自决定出兵,给朝廷造成了巨大损失,理应受到严惩和罢官。这时候杜甫出面为方毅说情,显然是自私的。所以杜甫的智商和情商都很弱。结果被打回原形,被降职到化州师参军。从此不再被重用。
这一时期的杜甫不再对自己的仕途抱有幻想,而是成为一个愤青式的知识分子。他以“朱门酒臭,路冻死人”来批判社会不公,又以“穷年忧李渊,肠热叹”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
生活越来越艰难。断粮时,他送高适一首诗,“半个多世纪了,秋寒饥。问穆什么时候救急难?高士会派人给他送口粮。
5.公元765年,我与蜀中友人会合,前往成都投奔的世交。
严武西部的浣花溪为杜甫建了一座草堂,就是现在的“杜甫草堂”。杜甫还被分配到了一个职位,即检查和纠正部的成员,这是一个休闲的职位。
依靠朋友的施舍和自己微薄的收入,杜甫在这一时期过得不错。
载于《新唐书·文艺》
杜甫从骨子里看不起严武,酒后辱骂严武,这让严武非常生气,差点杀了他。你认为严武是什么?他数次平定叛乱,击退了数万吐蕃军队。保一方百姓平安。杜甫做了什么?
严武死后,杜甫继续过着凄凉的生活,后来在一艘载着家人回衡州的船上病死了。
6.杜甫一生坎坷,仕途不顺,进士屡试不中,一生失意,最后穷困潦倒。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1.狂妄自大决定了坎坷的命运。
摘自《新唐书法与文学传》
只是,字美,少贫不自振,客在吴越与齐、赵之间。李咏的才华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先看到。如果你没有得到最好的位置,你就会被困在长安。
宋书《唐玉麟》记载杜甫曾夸口:“再生昭明,我当刘、曹、谢。
新唐诗原传奇杜甫曰:“让天下开,而不自止,以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削。
根据上面的记载,杜甫狂妄自大,只会讲空,实际上并无进取精神。可见人们对杜甫的评价并不高。
2.不懂得珍惜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
青葱岁月是人生最旺盛的时期,要不断学习提高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成为全能人才。安逸的生活不是活着的目的。在这个时期,一个有志之士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多锤炼自己,为更远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3.综合素质和能力差,不会被集权的人赏识。
只会写诗,没有其他的技能和天赋,会写诗对于集权的人来说不代表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不懂得把握人生机遇。
如果能以秀才的身份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机关,服务大众,获得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5.太过野心勃勃,不切实际。
当你获得了一个真正能服务社会的平台,你就要勤奋工作,去体验,去充实自己。只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能取得突出的成绩,赢得中央集权人民的赏识,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同时,离成功更近一步,杜甫缺乏为理想目标而奋斗的精神。
总结和展示杜甫的一生,他在经济上一直靠父母、亲戚、朋友生活。他把青春浪费在唐朝的和平年代,中年徘徊在政治权利的中心之外,晚年怨恨那个动荡的年代。杜甫虽然有很大的政治抱负:“辅佐君王使其优于尧舜,使社会风俗淳朴”,但缺乏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的精神。试想一下,杜甫在和平时期是没有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在战争期间,他怎样才能力挽狂澜,把人民从困境中拯救出来呢?作为杜甫的作家,他为汉乐府诗风的创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学成就毋庸置疑。我们要学习他的文学创作精神和报国济世、爱国爱民的思想。